历史虚无主义在自我虚无
李艳艳在《红旗文稿》撰文认为,在新时代,随着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宣传教育持续深入进行,历史观的正本清源工作深入开展,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也发生了转化,在认识与实践、逻辑与历史、理想与现实等关系上产生了更大的分裂和扭曲。
貌似还原历史,实为价值虚无。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以神秘主义的实体本体论为历史哲学基础,信奉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等当代西方流行的历史学说,否定历史的客观性、真实性,消解历史的严肃性、规律性,从而把历史视为可以被人任意解说和装扮的对象,这成为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泛滥的思想根源。在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的逻辑影响下,英雄人物、革命先烈往往被视为调侃戏谑的对象,党史、国史、军史常常成为被编造篡改的主题。这类隐性历史虚无主义的手法,善于从具体事件、人物等细节处入手来大做文章,表面上看似在还原历史,但是其碎片化的解读方法往往只及一点不及其余,把个人的悲喜放大成为历史的主线,用主观的好恶替代历史的真实。在具体表现上,隐性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只谈信仰、不谈主义,只谈当下、不谈理想,因此是彻彻底底的历史实用主义。
貌似为民代言,实为人民虚无。受到某种神秘主义实体论影响的历史本体论制约,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在对历史主体的认识上进一步滑向英雄史观、精英史观的深渊。它以个别显赫人士的生活状态为参照系,将其价值诉求凌驾于人民群众的价值诉求之上,主张“告别理想”“告别崇高”,热衷于所谓的活在当下、及时行乐。它预设某种抽象不变、普遍、必然的先验人性,并以此作为观察历史的理论前提和评价历史的价值尺度。人性本恶,往往成为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为自己对于历史的随意态度而寻找的托辞借口。在性恶论支配下,历史进程似乎难免成为人类恶劣情欲不断彰显的工具。回顾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在网络等大众传播平台上的表现,就是在种种“重写历史”的名义下,频频丑化党的领袖、人民英雄,屡屡作出重评历史的翻案文章。从党史上的具体人物着手,进行是非颠倒、黑白混淆,进而上升为对中国革命史进行否定,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历史必然性进行解构的手法,是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的惯用伎俩。表面上,它声称为人民代言,为人民还原历史真相,实质上,它与广大人民的利益背道而驰,要将中国人民引向偏离历史真实的歧途,是彻头彻尾的人民虚无论。
貌似张扬个性,实为道德虚无。由于在历史本体论、历史主体论方面存在明显缺陷,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片面强调个体,主张个人利益,在个体与集体、个体与个体之间掘出泾渭分明的沟壑、筑起彼此隔绝的高墙。它把个体隔离于集体之外,以原子化的个人为中心,从个人的利害得失出发,进行抽象化的自我演绎,最终往往落得孤芳自赏、自怨自艾,稍不如意则怨天尤人、顾影自怜。这种历史观在文学艺术作品中时常出现。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在文学艺术作品中虚构的历史人物形象,不过是历史编剧在道德认知上的具体体现。在其塑造的具体形象上,往往只谈感情、不谈道德,只谈个人、不谈集体,只谈小家、不谈大家,似乎只有“我”是真实的存在,才是值得历史尊重的对象。实质上,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并不是尊重历史,而是在凭借主观好恶来解构历史,其结果必然导致道德虚无论。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