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三村工程”获评中国社科院“企业优秀扶贫案例”
2018年12月5日,由国务院扶贫办社会扶贫司、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和中国扶贫基金会指导,中国社会责任百人论坛等联合主办的《企业扶贫蓝皮书(2018)》发布会暨第三届企业精准扶贫红旗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
本次论坛主题是“企业合力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中国社科院在论坛上发布了《企业扶贫蓝皮书》。其中,中国平安的精准扶贫项目“三村工程”,利用平安的金融和科技优势,以智慧扶贫为核心,卓有成效地开展了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入选了“企业优秀扶贫案例”。
据了解,本次《企业扶贫蓝皮书》征集企业扶贫案例200余个,最终入选的35个优秀案例,均在项目精准性、有效性、创新性、可持续性、可复制性上体现着企业的扶贫智慧。
中国平安表示,非常荣幸入选中国社科院“企业优秀扶贫案例”。未来,平安将继续做好三村扶贫工作,助力打赢国家脱贫攻坚战。
1、三村工程智慧扶贫 助力脱贫攻坚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今年6月,国务院发布《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强化到村到户到人的精准扶贫举措,对产业、就业、健康、教育、生态等扶贫举措一一提出了指导意见。
得益于改革发展和社会繁荣进步的平安,也积极投身回馈社会的浪潮。2008年,中国平安在成立20周年之际,首度发布《2008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企业社会责任首度被列入平安的五年战略规划,并拥有了详细的发展规划和部署进度表;2018年,进入而立之年的平安再推重磅举措,推出“三村工程”,面向“村官、村医、村教”三个方向,以“智慧扶贫”为核心开展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响应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的号召,助力贫困地区脱贫奔康。
“三村工程”着力于乡村脱贫的基本面,为贫困地区提供1千亿元产业扶贫贷款,升级1千家诊所,培训1万名村医,升级1千所学校,培训1万名村教。
2、“金融+科技”驱动 智慧扶贫推动可持续发展
产业是基石,健康是保障,教育是未来。在对三村工程进行通盘考虑的基础上,平安充分利用自身的金融和科技优势,为“三村工程”赋能,以智慧扶贫推动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在发挥金融优势方面,平安首创“平安扶贫保”产业扶贫模式,计划以1000亿扶贫贷款扶持贫困地区特色产业,为农企解决融资问题,为农民解决就业及销售问题。目前,通过落地“平安扶贫保”,打造产销扶贫闭环,“三村工程”重点扶持的乌兰察布燕麦种植以及奶牛养殖两大地域优势产业,已经为当地贫困户带来数百万元增收。
此外,平安也将人工智能等科技运用到扶贫实践中。
在“村官”工程中,人脸识别、指纹识别、声纹识别等技术被应用于保险扶贫工作,确保各项保障精准到户;
“村医”工程,以健康扶贫为核心,在全国开展“4+1”智慧医疗综合行动,开发在线诊断平台和健康管理APP,提升乡村医疗服务能力;
“村教”工程,在远程支教平台的基础上,平安开发线上智慧教学平台“三村晖”APP。
依托平安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优势,“三村晖”APP打造双师课堂及三点半素质课堂,建立“县乡中心校带动村小为主、城市名校定向帮扶为辅”的村教生态,让优质教育资源一触即达,全面提升偏远地区教育水平。
平安“三村工程”启动至今,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已在全国重点贫困地区全面铺开,已先后打造出广西田东、内蒙古乌兰察布、江西定南、重庆奉节等多个“三村扶贫样板村”,帮助当地改变贫困面貌。截至目前,“三村工程”已累计发放51.45亿元扶贫贷款,升级挂牌271所村小,援建升级221所村卫。12月3日,平安银行还作为联席主承销商,承销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30亿元扶贫短期融资券,并投资其中的15亿元,本期债券是自2017年国内建立扶贫票据工作机制以来,全国首单央企集团发行的专项扶贫债中,单笔金额最大的非金融企业扶贫债。
随着“三村工程”不断推进,“三村工程”的做法将成为企业扶贫的标杆和案例,向全国贫困地区辐射,有力地推动扶贫攻坚工作。
平安产险辽宁分公司供稿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