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每天4.3场马拉松 中国马拉松亟待质变
本报记者 黄 岩
马拉松正在成为中国人新的体育生活方式,刚刚过去的2018年,中国马拉松继续“井喷”。3月11日,中国田径协会在2018中国马拉松年会上公布了2018年度国内马拉松大数据。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境内举办的参加人数在800人以上的马拉松及相关赛事达到1581场,平均每天举办4.3场。其中,中国田径协会认证的赛事有339场,全国马拉松累计参赛人次达到583万,共有285个地级市举办了马拉松赛事。
早在2015年,中国田径协会全面取消对马拉松赛事的审批,等于彻底激活了一个大市场。中国马拉松赛事数量逐年增加,但与琳琅满目的赛事相比,2018年中国马拉松/半程马拉松的完赛人次,分别只有37.34万和76.62万,虽然比2016年和2017年有了提升,但还是显得有些不足,反映出目前中国能跑全程马拉松的选手人数,与跑步运动开展得更好的国家和地区相比,还是较少的,正所谓比赛数量多了,但跑步的人还是那么多,所以很多赛事采用了提前开始报名的方法,目的就是争夺跑者人群。
与此同时,赛事数量的高增长也带来一系列问题,比如赛事发展难以满足跑者日益增长的参赛需求,赛事管理难以跟上跑者的需求,赛事组织者和参与者对马拉松文化的认知参差不齐等。可以这样说,中国马拉松的量变阶段已经达成,现在正处在从量变到质变的转折点,只有直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加强行业引导,提升赛事供给、服务品质、赛事品牌价值和文化内涵,中国马拉松才能跑得更快、更健康。
2019年中国田协新增了四类管理文件,分别是《中国马拉松及相关赛事分级监督管理指导意见》《中国马拉松赛事比赛监督管理办法》《中国马拉松俱乐部管理及联赛组织方案》以及《中国徒步运动管理办法》。中国田协相关人士表示,这些新的管理办法的修订出台,是中国马拉松运动从量变到质变的必经之路。同时也要进行反思,为什么现在马拉松参与人数越来越多,但是中国竞技马拉松的专项水平还不够,甚至有下滑的现象。中国田径协会计划在2019年推动马拉松俱乐部联赛出台,利用俱乐部的职业化、专业化和规范化,让更广大的民众参与进来,推动竞技水平水涨船高。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