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好政策放到明处 效果更好
程安生
近日,《人民日报》报道了福建启动数字经济新引擎的经验做法,在“数字政府”建设提升服务水平方面,“惠企政策明晰为企业松绑”成为创新案例。据介绍,登录网上办事大厅办理业务的企业,可以在首页“我的惠企政策”选项中,把企业所属分类的相关惠企政策“一网打尽”,实现信息一览无余。让惠企政策精准直达企业,看似平常的工作,却是依托数字创新服务企业的新举措,直接反映“数字政府”建设水平,案例的背后,耐人寻味。
耐人寻味之处在于,“数字政府”建设旨在转职能、提效能,但根本要义则在顺应时势发展、适应市场需求、回应企业关切。应当看到,在扶持产业、招商引智上,每个城市都出台了利好政策,但有的却常常让市场主体和人才陷入困惑迷茫:一是利好政策“隐性化”,想在政府海量繁杂分散的政务信息中找到所需的具体优惠政策,如同大海捞针;二是利好政策“碎片化”,以新兴产业扶持政策为例,出台政策的主体就有发改、经信、商务、质检、税务、国土等十余家单位和部门,政出多门且互不关联,想得到全面信息需要“逐一拜访”;三是利好政策“空泛化”,动辄数千字的信息量,倡导表态的多,见人见事的少,真金白银的真招实策则更为鲜见,创新创业者没有十二分的耐心,没有慧眼独具的功力,想要找到政策“亮点”基本难以实现。
世界银行负责营商环境报告编制的全球指标局人士坦言,政府政策对国内中小企业的日常运营作用巨大,繁复的规章制度会分散创业者的精力,使他们不能集中精力发展企业或进行创新。由此可见,让惠企政策简约高效、无障碍畅通直达市场主体,本身就是营商环境优化的重要标尺。
让政策发挥最大效益,基本前提是提升政策“人气”。这启示我们要突出问题导向,注重换位思考,围绕产业发展、民生福祉、人才建设等分门别类列出“政策清单”,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让利企便民的政策简洁畅通地“飞入寻常百姓家”。要坚持以人为本,站在创新创业者的角度思考问题,设身处地,细化梳理出他们急需了解、应当掌握的针对性强的政策“集萃”。要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打破“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推动政府部门间政策信息联动共享,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率,切实让利好政策发挥作用、助推发展。要突出实效性,让利好政策“瘦身”,切实把利好的清单列出来、亮起来,不务虚功,但求见效管用。
政策是发展的导向,是“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传递的是信心和力量。把利好政策放到明处,努力推动处处相连、物物互通、事事网办、业业创新,必然会给市场和社会注入活力、增添动力。唯有如此,利好政策才能起到实质利好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向着高质量方向转型发展。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