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交流互鉴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高祖贵在《学习时报》撰文认为,举办首届亚洲文明对话大会,重在传承弘扬亚洲和世界各国璀璨辉煌的文明成果,搭建文明互学互鉴、共同发展的平台,把亚洲文明的多样性转化为扩大交流合作的动力,推动亚洲不同文明加强交流沟通,增强亚洲文化自信,促进亚洲协作互信,为推动亚洲命运共同体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精神支撑。
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今天,人类发展又一次站在重大抉择的十字路口。不同文明是包容互鉴、交相辉映,还是独尊封闭、冲突对立,不仅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而且决定人类文明整体的前景。要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应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推进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这就为世界各个文明形成丰富多彩、充满活力、和谐共处的积极关系,共同开创人类美好前景提供了中国方案。
坚持和而不同,维护文明多样性。中国人在两千多年前就认识到“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的道理。文明同样是多样的。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都应该得到承认和珍惜。各国各民族既要珍惜和维护本国本民族的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又要承认和尊重别国别民族的思想文化;既要增强本国本民族思想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又不能搞自我封闭,不能搞唯我独尊。在全球化时代,不同文明在注重保持和彰显各自特色以及标志性符号的同时,正在交流交融中形成越来越多的共同要素和标识;来自不同文明的各国各民族交往越多越深,越认识到别国别民族文明的悠久传承和独特灿烂。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开放包容、多元互鉴、多样一体已经成为21世纪人类文明大家庭的主基调。世界各国人民应该坚持和而不同的精神,坚信文明只有多样才多彩、只有多彩才绚烂,必须共同维护文明的多样性。
坚持平等互尊,加强文明对话交流。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不同文明之间应秉持谦恭互尊的态度,不应相互隔阂、相互排斥、相互取代。在平等相待、彼此尊重基础上,不同文明应加强对话交流,虚心学习,积极吸纳对方的有益成分。对本国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差异,要理性处理,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不要看到别人的文明与自己的文明有不同,就感到不顺眼,就加以攻击和贬损,就要千方百计去改造、去同化,甚至企图取而代之。历史反复证明,文明之间要对话,不要排斥;要交流,不要取代;任何想用强制手段来解决文明差异的做法都不会成功,文明霸权和“文明冲突”必将给世界和平和人类文明带来灾难。当然,与其他文明的对话交流学习,要坚持从本国本民族实际出发,坚持取长补短、择善而从,讲求兼收并蓄。
坚持包容互鉴,促进文明发展繁荣。人类文明多样性赋予世界姹紫嫣红的色彩,多样带来交流,交流孕育融合,融合产生进步。绵延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正是在与世界其他文明持续不断的交流互鉴中发展壮大的。人类历史本来就是一幅不同文明相互交流、彼此借鉴、和合融通的宏伟画卷。各种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因交流互鉴才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任何一种文明,不管它产生于哪个地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社会土壤之中,都是流动的、开放的,都是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交融中演化成今天的形态。对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我们都应该采取学习借鉴的态度,都应该积极吸纳其中的有益成分,使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中的优秀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优秀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这样,人类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不断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世界文明之园才能变得更加姹紫嫣红、生机盎然。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