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素质相撞”当事人火了!俩当事人咋说…
“东北人仗义、心眼好”
人民日报、新华社等转发跟进 全网点击量超5000万次 本报微博点击量1178万次
2019年07月30日

佟女士称,人与人之间相处应该多一些宽容。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 吕洋 摄
昨日下午,在沈阳市铁西区滑翔地铁站附近,记者见到了刚刚下班的佟女士。佟女士的车已经送去维修。
佟女士告诉记者,自己有8年驾龄,以前也在交通事故中遇到过态度不好的,这更让她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相处应该少一些指责,多一些温柔和宽容。
记者:事故发生的时候,你想到过会是这样的温暖情景吗?
佟女士:说实在的,事故刚发生时我都懵了。我以前也遇到过小刮碰事故,有时候对方司机态度不友好,让我心情非常压抑。交通事故无论从人身安全还是财产损失,甚至是事后处理的繁琐,都已经很影响心情,如果遇到态度不好的对方,可能让负面情绪增大。我觉得人和人之间不能这样,至少我不要这样。
那天,阿姨下车冲我过来,我以为会骂我,会跟我喊。我把窗户摇下来,没想到阿姨却让我赶紧下车,说有危险,怕车着火。当时我的心里一下子就温暖了很多。
记者:这件事在网络上引起轰动,有很多人关注,对你生活有什么影响?
佟女士:这几天有很多朋友看新闻或者看微博知道这个事情,都把链接发给我。大家在关心我安全的同时,说那个阿姨真好,也有表扬我的。说实话,我没想过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包括我跟徐阿姨后来成为朋友,我们俩之间也讨论过,我们都没有想到。我们觉得这就是一件小事,我们之前也不认识,这就是一起普通交通事故。阿姨也说不管谁的责任,人没事就行,事情解决好,大家平平安安的,比什么都强。
现场交警:
以为拥抱的她俩是母女
这就是一起责任明晰的交通事故,而事故双方驾驶员在事故后温情的一幕却给沈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铁西大队事故科民警张家鹏留下深刻的印象。
记者:你到现场看到的情景是怎样的?
张家鹏:我到现场后,看到的第一幕就是开奔驰车的大姨一直在安慰着尼桑车的女司机,一直在说“咱人没有事比什么都强,车这些东西不重要”。这位阿姨一直以拥抱的方式安慰着年龄小的女司机。后来我了解到,事故责任很明确,开奔驰车的阿姨负全部责任。阿姨也知道自己违反交通规则了,知道自己承担事故全责,但她仍一直在安慰开尼桑车的年轻女司机。刚到现场的时候我以为她们是母女俩,没想到竟然是双方司机。
记者:在以往你参与处理的交通事故中,有没有过这样的情况?
张家鹏:有,上个月在保工街有个追尾的案子,两方当事人都是东北汉子。前车刹车,后车追尾。起初双方也互不相让,后来我们到现场后向追尾方讲了法规,当时俩人就消除了误会,还成了朋友。被追尾方表示不用赔了,两个人还一起去吃饭了。
记者:您处理的这种案件中,什么样车主能做到相互理解呢?
张家鹏:其实在现代社会,大部分人还是挺善良的。很多时候,在我讲完道理,普及交通法规后,双方基本都能握手言和。
尤其是在我们沈阳,有东北人仗义、干脆的性格,遇到事情绝不推脱责任,并且有互帮互助的热心肠。
保险查勘员:
事故难免 争执本可避免
“事故都是无意的,双方都不愿意发生。双方车主能够互相理解,这样事故处理起来也会很顺利。”昨日,有着多年现场工作经验的沈阳天安保险公司事故查勘员宋先生称。
记者:您怎么看待她们在这起事故中的表现?
宋先生:这两位女士在事故现场的做法是非常值得称赞的。随着车辆的增多,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刮碰是无法避免的。事故发生后,双方在责任认定上发生争执是没必要的。而这起事故后,双方第一时间都想到了人的安全,并且是对方的安全,这才是正确的。“人没事比什么都强”这也是作为我们出现场最想对双方司机说的。
记者:在以前查勘现场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宋先生:事故发生后,查勘人员一定会第一时间到现场,至今我出过的现场也得有几千次。可以说车主各种各样的态度我们都经历见识过。有些车主事故后处于无交流状态,直至交警或者保险公司人到了才开始自己说自己的理。而像如此暖心的情况虽然不是常有,但也发生过。
去年记得有一次事故,我们到达现场的时候,双方车主正在聊天已经成为朋友。
记者:从您的行业经历看,两位车主的处理方式反映了什么呢?
宋先生:交通事故是难免发生的,责任明确的就各自报各自的保险;不明确的直接报交警处理。双方如果能够互相理解,处理解决很顺畅,如果双方争执不休,那处理过程也变得复杂。
网友声音
最有素质的相撞
昨日,记者粗略统计,全网网友评论数达5万余条,有网友称其为“史上最有素质的相撞”。
网友“biubiubiu –针”:“太暖心了,跟母女重逢一样。”
网友“又耳米西”:这是我最近看过最暖心的新闻了。
网友“小腾小腾”:社会本该如此,希望大家在出事时先想着去理解考虑他人,只要人平安健康,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
网友“小清新琪琪”:这才是中国居民的形象,有温度。
网友“病毒是个蛋白质”:希望这样温暖又正能量满满的新闻越来越多。
网友“宠溺师妹的师兄”:这才是真正的中国大妈。

得知记者带了当天的报纸,徐阿姨马上戴着花镜翻看起来。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 吴章杰 摄
新闻到底:《撞车后没指责 她俩相拥安慰成朋友》②
新闻闪回:7月25日下午2时许,沈阳的一场车祸感动很多网友,两车相撞后,她们谁也没先看自己的损失,更没有相互指责,而是先安慰对方,在相互安慰中,俩人相拥,以温情收场,并成了朋友,被网友称作最暖心“车祸”。
本报独家报道了《撞车后没指责 她俩相拥安慰成朋友》后,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原文转发并跟进报道,“两车相撞司机下车互相安慰”成为微博热点新闻。
截至昨晚5时许,此报道在本报官方微博点击量达1178万次。据不完全统计,全网点击量超5000万次,被网友称作“教科书式车祸处理方法”。
昨日,记者再次专访奔驰车主徐女士、尼桑车主佟女士及现场交警。徐女士依旧乐观、开朗,见面就笑着抓住记者的手,“这两天很多亲戚朋友给我打电话,说‘老徐你出名了’,我不想出名,这就是本能反应,与其争吵莫不如宽容。”
本报官微博点击量达1178万次 人民日报做话题讨论
27日,本报独家报道了此篇报道后,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转载了本报报道,瞬间点击量超10W+,网友纷纷为一老一小两位女司机点赞。本报官方微博发布此事后被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网等多家微博转发,本报官方微博点击量达1178万,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加。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还针对此事做了话题讨论,据数据显示,阅读量已达1664.6万次,讨论达2510条,点赞达3.9万次。昨日,新华社记者与本报取得联系,表示要跟进采访,弘扬沈阳正能量。
本报报道被40余家媒体转发,网易新闻下跟帖数达到40323条,一时间此事成为全网热点。
近两日,徐女士和佟女士的手机都被亲朋好友打爆,都是赞扬之声,“太牛了,太给我们沈阳人长脸了。”
女司机徐女士:“东北人仗义、心眼好”
无论是回忆起4天前那起交通事故,还是这几天经本报报道后成为“名人”,徐女士都表现得很平静。尽管已经六十六岁,她看起来十分年轻、容光焕发,除了脸上一直挂着开朗的笑容之外,善良的心、理性的生活态度,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手拉手安慰
“你没事,我也没事,就挺好”
7月25日下午的交通事故发生之后。徐女士的儿子也开车来到现场,看外面天气太热,徐女士邀请尼桑车主佟女士一同上车等待现场的处理结果。在网友拍摄的视频中拥抱着互相安慰的两个人,其实在车里也一直手拉着手。
拉手、拥抱,这些亲昵的肢体动作似乎很难发生在两个陌生人之间,更别提是交通事故的双方,但这一幕当时就真实发生在沈阳街头,让围观者心生暖意。
“她看起来比我儿子年龄还小,当时也吓着了,我年纪大,像妈妈一样抱一下、拍一下,不是很正常吗?”“东北人就是仗义、心眼好。一切都是本能使然”,正常、本能,是采访徐女士过程中出现的高频词。
徐女士当时安慰对方说:“你没事,我也没事,就挺好”。其实,这几天徐女士也一直后怕,万一这两辆车中的任何一辆撞到人怎么办?万一路口电线杆不结实直接砸过来怎么办?不过好在只是徐女士的脚刮破一点皮,别人都没有受伤。
“争吵没意义,
解决不了问题”
徐女士回忆之前发生的一起小事故。当时,她驾驶的奔驰车和另外一辆车不小心发生刮碰。徐女士觉得不是自己的过错,但看对方不想承担责任,她就主动提出“小事故,大家时间宝贵,那就算是我的责任吧”。
徐女士大方地避免了一场纠纷,甚至没有觉得吃亏和委屈。“交通事故中谁都不是故意的,碰上了也是一种缘分,兴许还能交个朋友”。
“一旦出了事故,第一时间当然是要去看看对方有没有受伤,到底是谁的责任都是次要的,交警自然会有公正的判断,保险公司也会承担修车的费用。当街争吵、互相指责这种事我干不出来,不能解决问题,也没有意义,还影响形象。”
徐女士笑着告诉记者,她本人还是很在意自己的形象的,这可能和她在美容行业工作了近20年的经历有关。早已到了退休年龄的徐女士,现在仍经常受邀去进行一些美容养生类的培训讲座。
儿媳妇很自豪
“对,那就是我婆婆”
本报报道见报之后,连儿子的同学和儿媳妇的朋友都认出了她,儿媳妇还颇为自豪地跟朋友说:“对,那就是我婆婆”。
对于母亲的所作所为,徐女士的儿子并不感到奇怪,在他眼里,妈妈一直都是他的“老大”,两人的母子关系如同朋友一般。“善良、勇敢。平时不惹事,遇事不怕事”,徐女士一直这样教导儿子,自己也以身作则。“但我平时脾气也挺急的,但急也要急在正地方,要是对方行为十分恶劣,严重违反道德法律,我想忍也忍不了。”徐女士说。
昨天下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徐女士还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电话采访。她又把刚对本报记者说过的话重复了一遍:“大家都过奖了,我没有那么高尚,善良的人都会这么做”。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 靳丹 吕洋 张阿春 实习生 罗惟龄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