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来党的国际战略思想演进过程
张 婧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立足于世情国情党情,对世界形势的基本看法始终处于变化发展之中,党的国际战略亦随之不断调整。在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把握党的国际战略思想演进过程并探寻个中规律,不仅非常必要而且颇具现实意义。
演进脉络。70年来,我们党的国际战略思想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主要形成了“两大阵营”理论、“三个世界”理论、“东西南北”论、“和谐世界”理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等理论或框架。具体而言,其一,毛泽东同志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两大阵营”理论。“两大阵营”是指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当时两大阵营处于对峙状态。此时,我们党采取的战略是联苏抗美并重点发展同社会主义国家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其二,20世纪70年代,由“两大阵营”理论过渡到“三个世界”理论。毛泽东同志提出把全球各国分为三个世界:美国和苏联属于超级大国,是第一世界,美苏阵营中的发达国家是第二世界,其余所有国家均为第三世界,并指出中国属于第三世界。与之相应,我们党实施“一条线、一大片”的外交战略。其三,邓小平同志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东西南北”论,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基于此,我们党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继续成功推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其四,进入新世纪,胡锦涛同志提出和谐世界理念,其核心目标在于实现世界的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主张“推动不同文明友好相处、平等对话、发展繁荣, 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全方位外交不断取得重大成就。其五,习近平同志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指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这一思想主张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建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系统。这一思想为我们党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奠定了基础。
成因分析。一是适应国际形势的需要。过去的70年,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大方向始终没有改变。这对中国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一方面,形势决定任务,国际战略的制定要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分析研判国际格局演变对国家利益及国家发展所带来的诸多影响,积极塑造并利用良好的战略机遇期。另一方面,形势决定策略,在变化的国际社会中找准自身定位,适时调整国际战略,以做好利益平衡与取舍,有效应对国际复杂问题并减少战略上的失误。从一定意义上说,党的国际战略思想是对不断变化发展的时代潮流和世界大势的思考与调适。二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邓小平同志曾强调,现代化建设“是我们解决国际问题、国内问题的最主要的条件”。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漫长且艰巨的过程,就外部条件而言,不仅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而且需要更加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因此,我们党的国际战略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一需要。我们党审时度势地调整国际战略,一个非常重要的出发点就在于抓住有利时机,发展和壮大自己,为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良好的国际战略环境。三是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需要。在加强和改善自身国际战略环境的同时,如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们党制定国际战略的又一重要考量。从外交实践来看,我们党的国际战略思想演进过程契合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深层次需要。
重要启示。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如下特点:首先,党的国际战略思想与时俱进。每个分析框架因应历史发展和现实状况,后者相较前者呈现出新的特点,角色定位更为灵活,理论内容更加丰富,着眼点从地区或区域逐步转向世界或全球,更加指向全方位和自主性。“三个世界”理论是对“两大阵营”理论的发展,更有利于团结世界人民反对霸权主义,改变世界政治力量对比。“东西南北”论又发展了“三个世界”理论,既聚焦南北问题,又关注东西问题,赋予中国更丰富的国际角色定位,使其在多极化世界格局中处于更灵活的地位。和谐世界理念,特别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则进一步深化了关于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认识,相比于前三个框架视野更为开阔。其次,集中反映了党的国际战略的重要转向。由“两大阵营”理论发展为“三个世界”理论,表明我国由积极推动世界革命的战略,转向注重国家实力的战略。“东西南北”论的提出使我国进一步转向“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和谐世界理念,特别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坚持“韬光养晦”的前提下,体现从“有所作为”到“积极有为”的转向,而和谐世界理念较为持中平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则更显雄心抱负、更具韧性和包容性。最后,逐步彰显了我国在国际交往中的价值目标。前三个分析框架侧重对现实形势的梳理、分析和总结,和谐世界理念,特别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更具明显的现实意义、理想色彩和文化底蕴,更加强调国际贡献,体现了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按照自身认识积极主动塑造良好国际秩序的决心和努力,彰显了中国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大国责任和历史担当。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生院)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省直各部门广大党员干部掀起学习《纲要》热潮 汇聚振兴发展力量
- 辽宁·江苏对口合作工作会议在沈阳召开 唐一军会见江苏省代表团一行
- 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的民生事之“弱有所扶”篇
- 莫斯科大学中国留学生:“让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薪火相传”
- 联合利华818到访苏宁,全渠道合作成下半年重点锚点
- 从618、818到双11,看电商购物节的社会价值
- 阅都市 悦生活 美克美家×伊森艾伦2019全新灵感燃情沈阳
- 大国粮仓根基牢固(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述评(上)
-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夯实农业生产基础 端稳自己的饭碗
- 广西:奔着问题抓整改 朝着民心抓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