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以督察整改实际成效回应群众关切
本报讯 12月3日,记者在铁岭开原市再生资源报废机动车拆解市场内看到,报废机动车及拆解件已全部清理,地面没有散落的油污,场内干净整洁。今年10月,针对再生资源市场存在的污染环境问题,开原市组成联合执法组现场办公,对问题逐条整改,如今,市场及周边环境焕然一新。
铁岭市高度重视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意见,以督察整改实际成效回应群众关切,敢于动真碰硬、求真务实,将聚焦环保督察整改专题纳入“电视问政”,集中力量攻坚疑难信访问题,全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成功整改完成再生资源回收和综合利用企业在拆解报废汽车、电机时产生的环境污染等问题。
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开展以来,铁岭市精心安排部署,强化督查考核,重点针对畜禽养殖粪污、城乡生活垃圾等生态环境短板,建立健全长效治理监管工作机制,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其中,对18起涉气、涉水、涉固体废物等违法行为下达行政处罚决定;对全市未完成整改信访案件建立了工作台账,通过紧盯问题、强化调度、跟踪督办、适时催办等措施,督促案件取得突破性进展。
今年1月至10月,铁岭市河流水质明显改善,14个国控、省控考核断面达标率为92.9%,同比提升64.3%;无劣五类水质,消灭8个劣五类断面;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34天,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39微克/立方米,均达到省政府年度考核目标要求。截至目前,中央交办的281件信访案件,已完成整改253件,剩余28件正在有序推进中。
下一步,铁岭市将继续全面推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整改工作,加快推进未完成的整改任务,组织各责任地区、部门按期完成整改。抓好动态整改,对重点整改任务实施周调度,对已完成整改的,定期开展抽查检查、动态监测。建立长效机制,坚持边整改边总结,认真梳理普遍性、反复性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管长远的制度措施。
张春喜 本报记者 王晓波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