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玉罗世勤两位辽宁大家写出这首经典: 《满载友谊去远航》是检验高音的试金石

徐横夫 资深演出家、音乐曲目学家、电台音乐谈话节目主讲人
词作者 刘文玉 诗人、剧作家。曾任辽宁歌剧院创作组组长、辽宁省文联副主席、沈阳市文联主席。著有以《情人》为代表的戏剧作品10余部,歌曲《毛主席走遍祖国大地》《迎宾曲》等曾风靡全国。与他长期合作的著名作曲家雷雨声这样评论刘文玉:他是个优秀的诗人,还是个有名的剧作家,他把中国的歌剧创作向前推动了一大步,堪称伟大的“铺路石”。
曲作者 罗世勤 作曲家。1959年至1970年在沈阳音乐学院附中、本科学习民乐演奏及理论作曲。曾创作歌曲及舞蹈、话剧音乐数百首(部),《对不起,没关系》等四首歌曲1981年被列入北京人民大会堂招待会演出曲目,《黛玉之死》被作为国际芭蕾舞比赛参赛作品。歌曲代表作《满载友谊去远航》等。
600多年前,庞大的郑和船队七下西洋,遍访3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远洋航海实践,向世界彰显中国的和平理念。郑和扬帆远航,让世界了解中国,推动了海上丝绸之路;哥伦布、麦哲伦远涉重洋,把欧洲带向世界,人类得以跨洋过海去探寻那亘古未见的彼岸。
歌曲《满载友谊去远航》作于1972年,由ABCA四部分组成,属带再现的多段体曲式。A段,为主题的陈述段,作曲家采用逐级推进的手法,把作品的点睛之笔“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无论我走到哪里,祖国你的嘱托我牢记心上”放在歌曲的最高点;宽广、奔放,富有诗意的旋律,把人带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B、C两段,为并置对比段,以铿锵的节奏和平缓的旋律线条,抒发了人民海员劈波斩浪的豪情和大海一样的胸怀。
在那个艺术歌曲稀少的日子里,独唱歌曲《满载友谊去远航》也成为了检验歌者演唱高音的试金石。著名歌唱家胡松华曾给作者来信说,他很喜欢这首歌,中央乐团的男、女高音都在唱它。这首歌是著名歌唱家吴雁泽赴美巡演的保留曲目,1980年这首歌被指定为全国高校声乐比赛必唱曲目。
■幕后故事 曲作者“擅自”加的歌词成为亮点
记者:能介绍一下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吗?
徐横夫:上世纪70年代,在尼克松访华和“小球推动大球”的时代背景下,词曲作者抓住“远航”题材,是十分敏锐并高明的。虽然最初是从“打鱼船”的角度落笔,但作曲家罗世勤在谱曲时,擅自加了“无论我走到哪里,祖国你的嘱托我牢记心上”,甚合词作家刘文玉的心意。修改后的歌,格局大了很多,后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编辑雪莱带到北京,立即受到歌唱家们的青睐。如今这首歌《满载友谊去远航》重新站到时代高光下,既是对经典的致敬,也能衔接起中华民族对海洋、对友谊一以贯之的情愫。 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李洪波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