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襄阳]党一兵:最前线的“侦察兵”
党一兵:最前线的“侦察兵”
本报特派襄阳记者 董翰博 田 勇
人人都唯恐避之不及的新型冠状病毒,党一兵却要每天和它“零距离”接触。
3月9日凌晨1时许,“杀”出病毒重围的党一兵有些兴奋,在微信朋友圈中发了张照片,并配发文字“庆祝突破一个整数”。照片中,她和另外4名同事用手指比心,眼含笑意。
这一刻,在辽宁疾控援襄检测组和福建战友以及襄阳市公共检验检测中心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襄阳市公共检验检测中心累计完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样本检测1万份。在党一兵他们来之前,这个数字还是600余份。
数字总是追求准确,却难以精准地再现辽宁疾控人员的艰辛。
病毒核酸检测,是新冠肺炎患者确诊及疑似解除重要的病原学依据。作为检测人员,面对来势汹汹的“健康杀手”,来自营口市卫生健康事务中心微生物检验科的党一兵和战友们每天都要牢牢守住关口,与病毒展开正面交锋,与“敌人”进行近身搏杀。
从水浴灭活、样本提取到扩增检测、结果分析,核酸检测时每一步操作的背后,都是危险和希望并存。标本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气溶胶,感染风险无处不在。
战“疫”一线中的一线,前沿中的前沿。
3月1日,钻进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忍住汗水流过脖子的奇痒、无法进食饮水的饥渴、眼前水雾缭绕的干扰,在只能允许3个人活动的空间里,连续工作7小时、与团队一道检测了800余份样本的党一兵脱下防护服时,有一种“重见天日、如获新生”的感觉。
那一刻,疲惫和疼痛也开始被唤醒。脖子、手腕、肩膀、脚底……刚刚战胜病毒的党一兵,却难逃酸痛的侵袭。
在回宾馆的路上,辽宁援襄医疗队疾病防控组成员、来自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马景宏一直在帮党一兵捏颈揉肩,让党一兵倍感温暖。“我们的工作强度一样,马姐其实也很累。”党一兵说,前线疾控队伍战友间的关心、关爱,是他们保持战斗力的强劲支撑。
更多的牵挂来自后方。
3月5日,一封家书让党一兵泪目。
“得知你在12小时内完成368份样本检测后,我们不免为你心疼起来。还好你不是孤军奋战,有我们辽宁的同胞与你并肩作战。”“亲人勿念!你的亲人就是我们的亲人,我们一定会全力以赴做好你的坚强后盾。”作为“娘家人”,营口市卫生健康事务中心的同事用家书这种具有仪式感的方式传递情意。
想家归想家,党一兵知道,目前仍然任重道远。
每当她走在襄阳空旷的街道上,看到当地的百姓把家庭当成防空壕和堡垒,以此抵御病毒的侵袭时,她总是会想,要尽可能地检测更多的样本,这样就会为病患争取到更早的诊断、更好的治疗、更多的希望。这座城市就可以恢复往日的活力与生机。
“我无比希望检测的每个结果都是阴性。”党一兵说。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