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中欧关系再出发
第二十二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将于22日以视频方式举行。这是中方领导人同新一届欧盟领导人首次正式会晤,也是新冠疫情暴发后中欧之间最高级别的机制性交往。后疫情时代,中欧关系再出发,各界广为期待。
今年是中国与欧盟建交45周年。45年来中欧关系被不断注入新活力、赋予新内涵。而今,在中欧双方疫情趋向稳定之时举行的中欧领导人会晤,有着超出会晤本身的特殊意义。
疫情发生以来,中欧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携手抗击疫情,再次证明彼此是相互需要的伙伴。在中国疫情最严重时,欧洲多国向中国提供大批医疗物资援助。“投以木桃,报以琼瑶”,欧洲疫情暴发阶段,中国领导人多次与意大利、西班牙、德国、法国等国领导人通电话,协调沟通,传递抗疫信心。中国向欧洲多国派遣医疗专家组、援助医疗物资,为抗疫贡献力量。中欧双方在世界卫生组织等多边平台有效沟通协调,携手力挺多边主义,展现了责任与担当。
近一段时间以来,中欧双方疫情均逐步趋于稳定,正在稳步复工复产,中欧经贸合作成为稳定全球经济的重要力量。世界欣喜地发现,中欧班列冲破疫情阴霾,逆势增长,在维护产业链、供应链之余为欧洲战“疫”提供了有力帮助。许多欧洲企业复工后均把目光投向中国市场,大众汽车集团与江淮汽车集团签署多项合作协议,成为布局后疫情时代中欧经济合作的一个先行案例。
当前,后疫情时代的中欧合作正迎来新的关键当口。中欧关系如何再出发,此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将给出答案,发出强音。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张明指出,此次会晤有望进一步促进中欧双方战略互信和互利合作,提升务实合作水平,为疫情之后的双边关系发展指明方向,加强中欧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协调配合,进一步彰显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全球意义。
一段时间以来,“逆全球化”、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杂音伴随着疫情暴发兴风作浪,不少人担忧全球化与多边主义的前景。而疫情给予世界的重要启示恰恰是,要开放而非封闭,要合作而非孤立,要多边而非单边,才能妥善应对包括疫情在内的全球性问题。对此,中欧有着相似的立场。
在此背景下,中欧关系再出发涵义深厚,意义深远。这是深化战略互信的再出发,是务实合作的再出发,是携手抗疫的再出发,也是多边主义的再出发。
新华社6月22日电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