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红》连演三场 用话剧讲述精准扶贫故事

话剧《战国红》剧照
本报记者 杨 竞 文并摄
盛京大剧院,大幕还未拉开,声声入耳的辽西影调戏唱腔就把观众带入话剧《战国红》所描述的辽西生活情境之中。
由沈阳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沈阳市文化演艺中心)、沈阳话剧团倾情创排的话剧《战国红》自6月30日起,在盛京大剧院连演3场,深受观众好评。著名军旅诗人胡世宗认为,话剧《战国红》生动地反映了现实生活和辽宁地域文化,传达出了时代精神。
剧情在演员们的精彩表演中缓缓展开:临近退休的机关干部陈放,带着党的精准扶贫政策,带着抗联老战士爷爷的夙愿,来到辽西最贫困的柳城……话剧《战国红》根据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同名长篇小说《战国红》改编,是一部以农村精准扶贫为题材的现实主义力作。该剧以精准扶贫为主线,以话剧艺术形式讲述了即将退休的共产党员陈放,主动请缨,到辽西最贫困地区扶贫扶志的感人故事。以陈放为代表的驻村扶贫干部在治赌、修路、植树、引自来水以及发展经济等一系列扶贫工作中化解重重矛盾,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实现观念转变、精神升华,并引领一批新时代农村青年成长为乡村建设发展的主力。该剧由著名编剧黑纪文根据作家滕贞甫同名小说改编,黑晓欧执导,沈阳话剧团优秀演员联袂出演。
据了解,小说《战国红》出版之后,黑纪文在网上买了一本,一气呵成读完全书。读罢不忍释卷,又连续读了两遍。黑纪文称:“《战国红》每个章节的文字都美,文中深意力透纸背。这种阅读体验很独特,所以我很想把这部小说改编成话剧,让更多人欣赏文学与戏剧的魅力。”
《战国红》小说的开场诗意、唯美,作为长篇小说需要这样的铺排;而戏剧是要制造矛盾冲突的。话剧《战国红》一开场就抓住观众,一个贫困户的女儿因绝望而跳井,激烈的冲突瞬间将观众拉入剧情中。
在演出现场记者看到,话剧《战国红》的情节和小说一些情节有所不同,剧本保留了丰富多彩的情感线,又增加了一些推进戏剧矛盾冲突的辅助性角色。此外,为了突出这部话剧的地域文化特征,黑晓欧将辽宁独具特色的影调戏融入剧中。剧组请来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许子林,根据剧情发展为话剧《战国红》录制影调戏唱段,用以辅助全剧起承转合以及人物心理外化、渲染氛围,处理手法高级,让观众倍感亲切。
话剧《战国红》吸引了很多观众观看,胡世宗说, 张红军扮演的陈放,把一个全身心投入到精准扶贫事业中的共产党员形象演绎得生动感人。
沈阳话剧团副团长吕英辉说,经过精心改编,演出效果还不错。他表示,3场演出后,剧组将举办专家研讨会,并征集观众建议,继续打磨该剧,相应缩短演出时长。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