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时代的阅读
思 郁
大部分情况下,闲书都是相对于专著和经典而言的,比如一些大作家在写了一部大部头后,觉得很多东西意犹未尽,就想写点更简单的东西,结集出版后就叫闲书。还有很多学者,在撰写专著之外,会写点不相关的散文,美其名曰闲书。
写闲书的人通常给人不务正业之嫌。小说家的工作是写小说,诗人的专职是写作诗歌,画家的工作是绘画,如果小说家写诗歌,诗人写散文,画家写评论,这些文章出来后,他们都谦称写了本闲书,贻笑大方云云,但是以上都不是我想说的闲书的含义。
闲书这个概念是我从研究媒体传播学的学者樊尚·考夫曼那里借来的。考夫曼研究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新媒体变化以及对文学和写作者的影响。网络生态彻底改变了我们的写作环境,对写作者而言,现在最重要的问题不是写作,而是吸引注意力。用考夫曼的话说,现如今的写作者都生活在注意力经济体制下,除了那些已经成了网红和有流量的作者之外,大部分作者意识到,他们的写作环境已经彻底改变了。对写作者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你写了什么书,而是你本人有没有巨大的流量价值。
至少在以前,写作并不是这样的。大多数作家自觉隐居幕后,读者关注的是在报刊上连载的作品、出版的书籍。作家的隐身才能让更多的读者把关注点放在作品身上。但是现如今的注意力经济体制下,读者的群体已经被网络阅读分流了,想要吸引大批读者关注你写的书籍,首先要靠作者抛头露面吸引关注之后,大众才关注你写的书。这就是现在大多数写作者开始网络直播的原因,因为只有先积攒自己的流量价值,才能形成自己书籍出版的价值。当网红和名人成为我们这个世界最大的价值主体时,各行各业的人都向网红和名人经济的发展靠拢,作家当然也不例外。
但是这里有个很大的悖论。当你成为一个网红名人之后,就算你具备了流量价值,在直播中销售了自己的书,但大多数购买你书的人并不一定是你的读者。那些对你的书感兴趣的读者,无论是不是抛头露面,都会去读你的书,那些只因为你是网红,才去购买你书的人,根本就不会看你的书。当然,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说,看不看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购买这一行为。但是,如果你买了一本书,但是又不读,这本书就变成了闲书。
这就是现在闲书大量生产的背景。用考夫曼的话总结,一部著作和一本闲书的区别在于:闲书就是用来扔的,就是微博和朋友圈的点赞,就是我赞,我“踩”,我“拍砖”,我分享。
网络时代的娱乐方式让人眼花缭乱,阅读掺杂其中显得尴尬而笨拙,这其实也是写作者本人最真实的写照。与闲书大量生产相对应的,我们的文学生态也发生了变化。试想一下,一个只有大量闲书的时代,文学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至少像《追忆似水年华》《万有引力之虹》这样的经典文学根本不可能存在,一方面是因为作者都是隐士,从不露面,另外,这样晦涩的文本、庞大的体量,让大多数读者望而生畏,更别说投身其中、忘情阅读了。有比阅读更好玩的东西在诱惑着他们、召唤着他们。在一个拥有海量文化商品的市场里,书籍是无法与短视频、抖音、直播等新媒体形式竞争的,后者永远有层出不穷的新鲜事物,而书籍只有陈旧落伍的文字散落在发黄的书页里,等待读者去打开它,思考它,与它争辩。而思考恰恰是这个时代最缺乏的品质。
我们都是书的囚徒,这是我选定的新书书名。其实,没有人甘心成为书的囚徒,我们都是大时代的人质,被滚滚网络浪潮裹挟着成为无人问津的尘埃。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