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杖
□侯军
母亲节那天,我打电话问候老母亲,她还乐呵呵地回答:“我挺好的,正在小花园遛弯呢!”还让我“甭惦着”。谁知三天后,母亲就突发心脏病,紧急入院,做了支架——虽说十天后就康复出院了,但毕竟元气受损。直至把她接回家里,扶着老人家缓慢挪动双腿,吃力地走上二楼。我心想,看来要给母亲准备一根拐杖了。
晚上,服侍老母睡下,我就在她堆放杂物的储藏间里搜寻开了。我依稀记得在这间屋子的某个角落里,应该存放着旧拐杖。果然,在门后边的杂物中,我发现了一根旧竹杖——乍一见它,我几乎要叫出声来:“哎哟,你还在呀!”
这根竹杖的渊源可以追溯到27年前——那时,它还是深圳银湖后山上的一根普普通通的竹子。1993年,我和家人刚在深圳分到一套周转房,就在银湖的半山腰上。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一直通向山顶,路旁长满了绿树翠竹、花花草草。于是,这里就成了小女乐乐的“天然游乐场”。彼时,老祖母已经八十多岁了,我和妻子说她需要拐杖,可市面上卖的拐杖大都太重了……谁知这些对话被7岁的乐乐听到了。转天一大早,她就拉着妈妈上山去,不一会儿就回来了,还带回了这根竹子拐杖——那是她们从山上挖回来的,竹竿绿中泛黄,那手柄就是一节天然弯曲的竹根,粗细和弯角都恰到好处。
因其比别的拐杖轻许多,老人家拎着不费劲儿,故而成为祖母晚年不可分离的伴侣,直至1997年老人家辞世。
大约十年之后,我父亲不幸罹患中风,腿脚不太灵便了。母亲把祖母留下的好几根手杖都找出来让父亲挑选一根来用,父亲毫不犹豫地选了这根竹杖。那会儿我回家探亲时,常见的情形是,他把竹根做成的杖柄挂在手腕上,一旦有需要,只需手腕一扭,竹杖就戳到了地面上——“这个拐棍儿太轻便了,好用!”
父亲显然很在意这根竹杖,特意在竹杖头上安装了一个塑料圆箍,使之更耐磨。当然,我心里也明白,父亲格外在意这根竹杖,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对祖母的怀念,毕竟这是老太太用过的东西,那手柄上似乎还留有老人家的手温。
父亲去世后,这根竹杖又从我的视线中消失了;多年之后,我几乎把它忘了。
然而,如今它又重现在我的面前,怎不叫人百感丛生?我轻轻取过这根竹杖,在灯下细细端详,只见竹竿的颜色已经变成淡褐色,作为杖柄的竹根已被磨得油光发亮,好似古玉表面上那层厚厚的包浆。这是时光留在它身上的特有标识,记录着这根岭南山野中的寻常竹枝,在人世间所经历的岁月沧桑。
翌日清晨,我把这根竹杖递到母亲的面前,她并没有像我一样露出惊异的神色,只是平静地接过它,顺势就拄着它站立起来,喃喃自语道:“有点高,我现在好像比从前矮了,你奶奶、你爸爸都比我个子高,他们用着正合适,我用就觉得有点高了!
说着,母亲在地面上顿了顿竹杖头,自言自语道:“哎,这根拐棍儿可有年头儿了,现在又轮到我使用它啦!”是啊,这根无比寻常的竹杖,竟负载过我家三位至爱尊长的生命重托,它在我的心中,该有多么厚重的分量啊!
我给老母亲拍了一张拄杖的照片留作纪念,心中暗想:要是当年能给祖母和父亲也拍一张拄杖的照片,那该多好啊!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