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高温 铁路上水员演绎速度与责任
7月22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大暑,是沈阳今年以来最热的一天,当天地表最高温度近40℃。
“天越热,旅客对水的需求量就越大。我们就是要争分夺秒给列车加满水,保证旅客喝上甘冽的清泉,洗去旅途的疲惫……”正在给一列旅客列车上水的沈阳站设备车间上水员贠涛边擦着满脸的汗水边说道。
“我们上水员必须在列车进站前15分钟到达岗位,这规定得不折不扣执行。”今年33岁的贠涛说话做事都是一板一眼。
烈日下,贠涛和2名工友笔直地站在上水井旁,等候着列车的到来。






暑运期间,沈阳站每天有95列旅客列车需要加水,而且大多集中在中午13时至16时,上水员们在室外连续工作三四个小时是常事。
“一个班次,我们每个人平均要给100多节车厢上水,往返行走20多公里以上,完成约100多吨的上水量。而且每个人都是拖拽着25米长、近30斤的水管,上水工作虽然辛苦,但一想到我们的劳动能让旅客随时用上甘泉,付出再多也值得!”贠涛说。
13时35分,T184次列车停靠沈阳站。列车停稳后,上水员们分别拖起长长的黑色橡胶水管,快速地奔向各个列车车厢的注水口,插管、拧阀、给水、闭阀、拔管,一系列动作干净利落。
一趟列车上水作业完毕,贠涛的身上的工作服早已湿透,脸上的汗珠流入眼睛也顾不上擦拭,就马上开始给下一趟列车加水。
“晴天一身汗,喝水用大杯,换衣三五遍。”用这几句话来形容上水员工作情况,实在是太恰当了。短短4几分钟的列车站停时间里,贠涛和2名工友要完成10多节车厢的上水任务。
阳光无情地炙烤着大地,两车之间涌起一股股热浪,作业现场好似“大蒸笼”一样。但贠涛却连连说“不算啥”。由于水管插拔的瞬间需要顶着较大水压,全靠腰使劲儿,一个班下来腰酸腿疼。
由于天天在室外接触冷水,干了又湿,湿了又干,手上都起了大片湿疹。“我们班组大多都是不到30多岁的年轻人,他们多是退伍兵,都很能吃苦。”贠涛说。
上水作业有严格的水量标准,如果上水不足,就会造成列车途中缺水,旅客没水喝。这些小伙子都是宁愿自己累得满身是汗,也不让上水量低于规定标准。
贠涛感慨地说:“虽然自己苦点累点儿,但一想到旅客在旅途中能时时用上甘泉,喝到热水,自己付出多少都是值得的!”
赵淑华 杨放 李季春 北国网记者郭作新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