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关注宁夏彭阳县:“云”解塬上渴
“云”解塬上渴
本报记者 李增辉 朱 磊 王汉超
中国人均水资源量是世界人均的1/4,而西海固,又是全国人均的1/23。西海固苦旱,吃水最难。然而去年以来,已有10多个省份派人来西海固,到宁夏固原市彭阳县学农村“吃水经”。
在脱贫“贫中之贫”、吃水“困中之困”的地方,能有什么“吃水经”?
彭阳从城到乡,织起一张“活”的水网——传感器遍布泵站阀门,流量水压等数据汇入物联网,管控靠云计算,调度实现自动化。
彭阳解答了一道农村饮水的难题。农村面积广,村民分布散,彭阳近20万人分散在2533平方公里土地上。山大沟深,入户管线行走在千沟万壑间,跑冒滴漏等故障频发,向农村延伸越深,成本越高,人力越不够。
水管员张志亮对当年的“难供”“难管”记忆犹新:爆管、漫水、冲坏庄稼时常发生;管子在野外,排查时要翻山越岭,小股跑漏很难发现,有时荒野长起一片草,才知道下面漏了水。
前些年抄表收费时,有农民质问“水送成这样,还好意思要钱?”2009年腊月,张志亮修完一家水管,俩裤腿浸的水已冻成冰碴。第二家爆管,赶到时水已漫出房子,等急眼的人冲他兜头就打。“管水管到挨打,当时真不想干了。”
2016年,宁夏中南部饮水工程建成,为西海固4县区114万城乡居民送来了解困水源。彭阳县干支管线从3000公里延长到7109公里,缺人管、漏损大、收缴难等问题更加突出。
没水受困,有了水还要继续受困?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7月在宁夏考察时强调:“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思路打开,宁夏着力搭建“水利云”平台,彭阳着力探索用好这个平台。
经过两年多建设运营,彭阳智慧水网逐步成熟。3.94万处传感器对流量、水位、压力、水质等数据进行采集,主管网和全部设施24小时自动运行,4.3万户农家水表每5分钟传输一次数据,“水利云”随时汇总、分析,进行精准管控。损漏能及时被发现,水管员手机接单,数小时内便能到位维修。如今彭阳管线漏损率从35%降至12%,运维人力从90人降至40人,水费收缴率从60%提高到99%。
水质、水量、水价手机上随时看,水费随手缴。如今畅饮的不仅是安全水、平价水,更是明白水、智慧水,水价也降至2.6元/立方米。据估算,水网年运维成本节约20%,并仍有下降空间。
水有了保障,生产和生活也悄然改变。“过去没水,别说养牛羊,人喝水用水都困难。”彭阳县扶贫办主任陈宗惠说,水有了,也助力精准扶贫。去年4月,彭阳县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如今,走在乡间,3万多农户房顶上的太阳能热水器成为新景观。
人们描述渴望时会说“如大旱望云霓”,西海固在干渴中一代代望云祈雨,如今终于在网络时代,用“水利云”为千百年的干渴画上了句号。
《 人民日报 》( 2020年09月11日 01 版)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