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华扎根乡村用爱与责任铸师魂
本报记者 刘 乐
“20年来,我立足三尺讲台,早已把学生融入我的生命;20年来,我时刻心系学生,守护他们的成长。从教的时间愈久,愈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乡村教师的那份责任与使命。”不久前,铁岭市阿吉镇中心小学教师王克华在全省教育系统表彰大会上的发言,道出了她扎根乡村教育二十载的无悔心声。
因为热爱,所以选择。2000年7月,从师范院校毕业的王克华回到自己的家乡,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起初,她被分配到阿吉镇胜利小学。这虽是一所村小,却是她梦想开始的地方。由于科任教师人员不足,本是班主任的她自愿挑起了全学科教师的重任,有时要上全天的课,嗓子嘶哑仍不知疲倦地讲。
近年来,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班里的留守儿童数量也不断增加。王克华总是倾其所爱关心、呵护他们,听他们倾诉,鼓励他们,教他们洗衣做饭等生活技能,让孩子们学会自强自立。初为人师的她把学生视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放学后经常把孩子带回家吃饭、辅导功课。
在王克华看来,这些虽都是小事,却会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留下深深烙印。“我深信爱是可以传递的,当我的这份爱温暖了孩子们,将来他们定会把这份爱回报社会。”她说。
“一切为了学生”是王克华为师的准则,她从不会因为个人原因影响教学。
在阿吉镇乌巴海小学任教时,学校离家较远,王克华每天需要骑自行车往返一个多小时的乡村小路。无论刮风下雨,她从未迟到过。因常年深耕教学一线,王克华患上了声带小结,医生建议手术,可她深知学校人员紧缺,毅然拒绝,带着嘶哑的声音始终坚守岗位,舍不得耽误学生一节课。
多年来,王克华潜心钻研课堂教学,反复实践,与学校领导共同提出“三学·两教·一练”课堂教学模式,带领教师尝试学生高效学习新模式,并在全县教学改革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从教20年来,王克华不曾懈怠,孜孜以求。她说:“我愿继续扎根乡村教育,用爱与责任点亮乡村文明之光。”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