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如何跑赢互联网“下半场” ——二〇二〇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观察与思考
辽宁如何跑赢互联网“下半场”
——二〇二〇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观察与思考
本报记者 孙大卫
金秋十月,硕果满枝。位于沈阳浑河畔的新世界博览馆,因2020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的召开,更加引人注目。
两天时间里,来自全球的20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代表、150多名重要嘉宾齐聚辽宁,聚焦“赋能高质量·打造新动能”这一主题,进行了数十场主题演讲、8场专题会议、2场实地考察、近10场对话,阐释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的前沿思想、发展方向,探讨企业应用的难点与重点,向世界传递中国、辽宁对产业变革浪潮即将到来的期许,表达与全球共创美好未来的决心。
工业互联网,是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是辽宁工业转型升级再创辉煌的重要路径。大会碰撞出的思想火花,必将助力辽宁工业经济持续升温。
与会专家、企业代表纷纷为辽宁扎实的产业基础点赞,被辽宁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市场潜力吸引,同时也为辽宁解决面临的发展瓶颈献策。
存量优势如何变成发展优势
“辽宁作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高教资源集中、应用场景丰富,发展工业互联网前景广阔、大有可为。”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的观点得到了参会嘉宾的认可。辽宁如何应用好产业、资源、人才、场景的存量优势,并将其转化为未来的发展优势,是本次大会关注的焦点。
转身,头部带动身体,动作才更顺畅。思维是辽宁工业最先要打通的关卡。将专家们的观点汇总,辽宁需要在两方面进行“头脑风暴”。
首先,为“电脑”开路,在认识上突围。全省上下都要敢于乐于做吃螃蟹的人,主动入“网”、用“数”。未来,任何拒工业互联网于门外的制造企业都不可能成为行业领跑者。
其次,要“育留”支撑产业发展的“人脑”。发展任何产业,人才都是核心要素。这既包括高端人才,也包括一线人才。“有的年轻人不愿到一线去,要想办法鼓励他们去,没有人才的工业是优秀不起来的。
机器代替人的前提要有人懂并教会机器。”一直关注辽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柴天佑说。“我们拥有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等智力资源,人才是辽宁的优势。但同时我们缺乏留住人才的舞台和手段,这才是当下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东软集团董事长兼CEO刘积仁表示。
优势是在特定时空下的相对概念,发挥优势已时不我待。“发展工业互联网,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新概念,大家又重新站在了起跑线上。但这个窗口期不会一直打开,因此执行力显得尤为重要。”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京为辽宁建言。
专家的真知灼见引发辽宁人的共鸣,我省正积极精准规划,发力场景应用以激发工业互联网带来的巨大能量。
市场主体如何变成互联主角
作为一种新型业态和应用模式,工业互联网就如同行驶在路上的汽车,要解决好位置、方向、乘客、动力等问题。然而客观地说,很多“司机”目前仍处于迷茫的状态。
拥抱工业互联网,市场主体才是主角,究竟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很多企业正在寻找答案。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辽宁,进而有为。
华为中国区云与计算总裁史耀宏有关辽宁的一页PPT成为全场关注的焦点。华为在通过数字城市、云计算中心、大数据中心等一系列具体的合作项目,与辽宁一道搭建一个稳定的能面向未来的数字经济架构。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架构建立急需政府、科研院所、头部企业多方发力、共同完成,不仅要符合发展趋势,更要结合地区实际。
转型升级最依赖的是大批中小企业的崛起,但此刻他们的盲点仍在。“企业规模不大、基础不好、财力不足还能都成为平台的‘座上宾’吗?”沈阳格微软件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代表众多辽宁中小企业发声。
给问题排序一步步来,找合作伙伴携手向前。
在采访中不少企业巨头都认为工业互联网是个复杂的系统,并非一蹴而就。企业要先把需求列出来,找到核心问题,再与适合的解决供应商一起想办法。分期分批,投入就会小很多。
然而,企业的每一项抉择都可能关系生死,改变也意味着将走出舒适区继续探索。因此,渴望看到成果、先尝点甜头的想法不难理解。
“我省期望通过标杆牵引、试点先行的方式让大家先看到这张网的样子。”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如其所言,我省正扎实推进网络、平台和安全三大体系建设,东北首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已在营口市上线运行,还有4个正在建设中;沈阳新松工业软件等8个工业互联网平台也已敞开怀抱等待企业加盟。这些典型项目和特色示范都将成为辽宁工业互联网发展的牵引机。
短暂握手如何变成长久牵手
为思想的火花留温的最好方式,就是令其形成燎原之势。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大会的召开必将为辽宁搭建更大的舞台,也期待辽宁能讲出更精彩的故事。
合作,是辽宁的愿望也是收获。10月18日,华为“鲲鹏”展翅,牵手辽宁。华为将在沈阳、大连建立鲲鹏产业孵化基地,推动更多辽宁企业加入鲲鹏生态体系。不仅如此,与振昌电气、中国移动等的十余个战略合作协议纷纷在会议中签订。
项目,让领军企业在辽宁找到扎根的土壤。工业互联网在变成通用技术为企业赋能之前,需要一个和现有流程、管理体系碰撞磨合的过程,基础是制造业和系统供应商之间的深度了解,而共建项目是彼此熟悉的最佳方式。紫光中德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朱涛表示:“借力大会,我们在已建服务平台基础上,又拓展了新领域。”这是行业巨头牵手辽宁的最好例证。
优势,是互相吸引的磁力点;不足,是合作升级的落脚处。比起企业好在哪,中国联通大数据首席科学家范济安更想知道,企业遇到的挑战和问题在哪。在诸多专家看来,让大家了解辽宁企业的需求,将为日后合作埋下伏笔。
同时,与会嘉宾纷纷强调,任何产业的发展都需要找寻到适合的生态,工业互联网更是如此。良好的营商环境是辽宁经济发展的基础。目前我省已下更大决心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更大力度简政放权利企便民,着力建设法治政府、诚信政府。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正在辽宁形成。
面对新产业带来的新机遇,只有加速奔跑,才能在竞争中取胜。以“软”赋能、用“网”补短,将让辽宁在这场互联网“下半场”的角逐中快速跃迁。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