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1.6万元 农民收入提前实现翻番目标(新数据 新看点)
本报记者 王 浩

在10月27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农业农村发展各项目标任务胜利完成,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
14亿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完成8亿亩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粮食产量将连续6年超过1.3万亿斤,产能再上一个新台阶。水稻、小麦自给率保持在100%以上,玉米自给率超过95%,肉蛋奶、果菜茶品种丰富、供应充裕,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农民收入提前实现翻番目标。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6万元,农民收入提前一年比2010年翻一番;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由2015年的2.73∶1缩小到2019年的2.64∶1。今年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297元,实际增长1.6%,第四季度增速有望继续提高。
农业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0%,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主要农作物良种实现全覆盖。全国家庭农场超过100万家,农民合作社达到222.5万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89.3万个,成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有力推动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产业扶贫政策覆盖了98%的贫困户,贫困地区累计实施产业扶贫项目超过100万个,建成各类产业扶贫基地超过30万个。每个贫困县都形成了特色鲜明、带贫能力强的主导产业。
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规划先行、梯次推进的工作局面基本形成,乡村振兴的政策框架基本构建,一批标志性的重大工程启动实施。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乡村面貌呈现新气象。农村厕所革命扎实推进,目前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5%以上,2018年以来累计新改造农村户厕3000多万户;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等统筹推进,目前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已覆盖全国90%以上的行政村。
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取得了重要进展。通过改革,初步构建起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四梁八柱”,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制度和政策保障。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进一步巩固完善,2亿多农户领到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出台,农村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取得重大进展。新一轮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启动实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基本完成,6亿多人集体成员身份得到确认。农业支持保护制度逐步健全,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初步建立。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