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育成十余个优质稻米品种已建立示范核心区6000亩
本报讯 记者李越报道 金黄的稻谷清香四溢,丰收的喜悦弥漫乡间。近日,在东港市椅圈镇盖家坝村的鸭绿江米业水稻种植基地内,“辽宁省优质米品牌创建工程”项目区迎来了“辽粳433”和“越光”示范田测产验收。专家组通过实地调查,测定“辽粳433”平均亩产584.02公斤,“越光”平均亩产417.32公斤。同为优质高食味水稻品种,在同等种植条件下,“辽粳433”较“越光”增产39.9%,且表现出较强的抗倒伏性状。专家组一致认为,“辽粳433”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我省是全国主要的优质粳稻生产基地,常年水稻种植面积在800万亩左右,主要分布在辽河、浑河和太子河流域,稻谷年总产量50亿公斤左右。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对优质稻米的需求逐步加大,国内优质稻米产业化发展步伐逐渐加快。为此,省农科院水稻所不断对标产业和市场发展需求,加强食味品质方面的水稻品种选育研究。
“我们筛选引进食味特性较好的品种资源作为优质食味水稻育种的重要亲本材料,开展了大量的杂交配组工作,成功构建了高食味育种材料后代群体,并选育出一批高食味新品系。”省农科院水稻所副所长李跃东表示,目前已选育出适合不同稻区的十余个高食味水稻品种,具有产量高、抗性强、种植成本低等特点。
积极推进优质稻米产业化发展步伐。目前,我省已在辽河中部平原、环渤海滨海盐碱、东南沿海、东部山地等不同生态稻区建立优质米示范核心区6000亩,开展大面积推广示范。集成工厂化育苗、合理稀植、配方施肥、节水栽培、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稻田生态种养、抗逆减灾等综合配套技术,助力产业降本增效。据统计,近10年来,我省优质高食味水稻应用面积不断扩大,种植成本亩均降低百元,产量提升20%。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会笑的孩子有奶吃
- 前三季度全省民生支出同比增长6.3%,省本级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下降10.4% “一升一降”彰显民生温度
- 粤港澳大湾区:南中高速洪奇门特大桥海中主墩开钻
- 贵州榕江:苗寨“指尖经济”助增收
- 88克拉超级黑钻从巴黎来上海参展第三届进博会
- 我省正式实施政务服务“好差评” 实名差评100%回访 结果向社会公开
- 五年来,我省造林77万公顷,治沙29.82万公顷,特色林产业迅速崛起 筑绿色屏障 兴富民产业
- 夏德仁在沈阳市走访部分通信运营企业时强调 以5G网络建设和产业应用带动辽宁数字经济跨越式发展
- 去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1.6万元 农民收入提前实现翻番目标(新数据 新看点)
- “十三五”,决战脱贫攻坚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