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企业进博会上成交规模再创新高
辽宁企业进博会上成交规模再创新高
达成意向成交296笔,成交金额高于预期目标32.37亿元
2020年11月11日
本报讯 特派上海记者唐佳丽 谭硕报道 11月10日,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闭幕。本届进博会期间,我省共组织1464家单位、3788名采购商报名参会,举办了7场集中签约仪式。按照商务部统计口径,我省企业达成意向成交296笔,成交金额高于预期目标32.37亿元人民币,订单数量和成交金额双双提升,企业收获丰厚,进博会“外溢效应”更加凸显。
11月10日,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与前两届进博会相比,本届进博会上,我省企业有意识地释放需求潜力,拓展采购范围,丰富采购渠道,与来自49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商达成成交意向,成交规模再创新高,采购品种也更为丰富,收获颇丰。
从总体成交情况看,辽宁企业的采购范围涵盖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两个方面。货物贸易采购主要包括装备、汽车、科技生活、品质生活、食品及农产品、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六大展区59类商品,除了远超预期目标的采购金额,企业采购商品品种也比上届增加3类。从服务贸易角度看,我省将采购范围拓展至运输,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知识产权使用,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4个方面,采购范围进一步扩大。值得一提的是,百姓对健康养生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使医疗设备成为我省企业的采购成交热点,占采购金额比重达59.6%,比上届提升20.1个百分点。技术装备、食品及农产品等传统采购的份额更加稳固,占采购金额比重达28.6%。
“进博朋友圈”持续扩大,是我省企业在本届进博会上的另一大收获。本届进博会,我省近60%的参会企业属于连续两届参会,本钢国贸、九三集团、营口东盛实业、沈阳富创精密设备等30余家大型骨干企业连续三届参会采购。这些企业与淡水河谷、施耐德、韩国希杰、飞利浦等国外展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双方合作忠诚度更高。同时,越来越多的辽宁中小企业也开始利用进博会契机,拓展国际视野,积极与国外展商交流洽谈,实现互惠合作。本次展会,我省中小企业报名参会数量占比达53.3%,比第二届提高7个百分点。
收获还体现在辽宁交易团投资促进项目的接连签约。进博会期间,我省举办了上海—营口国际经济贸易推介洽谈会等8项系列活动。亚马逊中国、海仓科技、海拉电子(德国)、新城控股、中石化燃料销售有限公司等51家行业领军企业参会,集中推动一批项目签约落地。鞍山市政府与上海财信集团、上海环球港集团就开展投资事宜达成意向共识,与上海国际集团就规划创建产业园区达成合作共识。
此外,进博会期间,我省人文交流活动也释放出强劲吸引力,辽宁综合形象展示、大连旅游形象展示、中街及老字号展示展区吸引国内外众多客商参观、咨询、品尝。据初步统计,大连旅游形象展示地标产品“北纬39度生鲜”,日均销售量达3000余件;“中街1946”雪糕、老边饺子等产品每天都销售一空。许多企业对辽宁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和市场环境产生了浓厚兴趣,并表达了来辽实地调研、开展投资合作的意愿。
签约仅仅是合作共赢的开始。下一步,我省将扩大进口博览会的“外溢效应”,对已达成意向、签订协议的项目进行定期调度,动态跟踪。同时,支持各企业加强进博会达成合作意向的对接,邀请客户来辽考察等。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