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留青山在,怎引活水来

重新活跃起来的机场商业业态。

辽阳弓长岭温泉滑雪场综合雪道上,崔恩伟(左)和工人们一起查看新铺设的滑雪魔毯。

沈阳桃仙国际机场餐饮店内,顾客正在用餐。

税务干部在北票爱康纺织印染公司了解减税降费政策落实情况。

更多精彩 扫码观看
本报记者 唐佳丽 文并摄
一直以来,资金成本压力大,是我省大多数中小企业无法回避的难题。
今年,这道考题,难度更甚。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运行骤然“停摆”,收益本已趋零,可人力、租赁、利息、税费等成本支出依然存在,许多企业不得不依赖账上有限的现金余额维持生存。
处于各类产业链末端、行业分布有局限性、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极有因资金链紧张、断裂,走向破产的可能。
关键时刻,我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救急纾困,各行业市场主体应变闯关,化危为机。
辽阳弓长岭温泉滑雪场董事长崔恩伟的微信朋友圈里,有一张照片让人难忘。
一对滑雪板,交叉竖立在镜头前。板后,偌大的滑雪场内,漫山厚雪,空无一人。“今天,自己在雪道抗病毒,增强体质。”图片上方,一行配文,字少“意”多。
这天是今年的1月29日,大年初五,是雪场因新冠肺炎防疫需要,停业的第三天。往年这几天,雪场人气最旺。
“我拿起雪板,打起精神,号召大伙儿和我一起上山,享受一场好雪。” 10月27日,当雪场再次“满血复活”、全面备战新雪季到来时,崔恩伟这样解释着当时的“心大”,“就想用这样的行动,让大伙儿认为我对未来充满信心。”
然而,他的“戏”,不难被看穿。他的号召,无人响应。镜头外,雪场总经理田明爽刚刚止住一场无法遏制的号啕,其他留守员工,隔窗看着空旷的雪道上,那个上下往返的孤独身影,沉默不语。
上年,为了在新的雪季大干一把,崔恩伟投进去1700多万元,资金链立刻紧绷。今年 大年三十刚过,所有人都摩拳擦掌,铆足了劲儿,一心想着把投入尽快变为收入。“谁承想,新冠肺炎疫情来了。”时隔9个多月,说起当时的情形,田明爽还是眼圈泛红,“连急需赔付游客订金的钱都拿不出来,眼瞅着就撑不住了!”
弓长岭滑雪场的“勉力支撑”,并不偶见。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不久,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商业模式创新调研组,联合北京小微企业综合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对北京、江苏、广东等31个省(区、市)的1506家中小企业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情况及诉求进行了问卷调查。从企业账上现金余额能维持的时间看,1、2、3个月的比例分别为37.05%、31.61%、17.2%,只有8.96%的企业表示可以支撑6个月及以上。
好雨知时节
崔恩伟在弓长岭一筹莫展的时候,我省许多中小企业的经营者同样忧心。经营受到重创,企业资金沉淀在不同环节。如若金融支持跟不上,企业经营和现金流循环不能恢复,资金链一旦断裂,后果不堪设想。
“企业的焦虑,我们看得很清。”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为了方便纳税人办理业务,朝阳市税务局大力推广“无接触式”办公方式,同时,通过线上渠道,对辖区内的企业进行调研。“那时候,从省局到我们,大家都在探讨助企方法,盼着纳税主体能留住‘青山’,盼着政策下达,急着把政策落实。”局长孟德柱介绍。
“留住青山”,是社会共识。让金融的“活水”迅速浇灌市场主体,助企纾困,很快成为各部门的共同行动。从2月开始,助企政策“组合拳”自上而下,在我省密集发布、落地,真金白银的输血,让企业绝处逢生。
“我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力度相当大。”省财政厅经建处处长王新宇表示,落实减税降费,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加大帮扶力度,“筹措安排的财政资金规模空前。”
“以减税降费方面为例,在国家规定的相关政策基础上,我省实际出台了25条政策措施。”省税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特别是在地方税收权限内,还出台了减半征收中小企业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税费减免政策,仅前7个月,全省新增的减税降费就达514.6亿元。
为了保持中小企业融资现金流入的供应,我省银行机构迅速行动。“对有贷款的企业,我们首先保证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兴业银行沈阳分行企业金融部总经理潘磊记得,许多银行在科学判断企业实际经营能力后,都没放弃对企业的授信支持,还设计了适合企业在维持生存和经营恢复期间现金流特征的金融工具,“比如,我们提供了无还本续贷的‘连连贷’,希望能最大限度减轻企业资金压力。”
国有企业也挺身而出,对承租国有资产类经营用房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中小企业减免房租,“截至7月末,我们对3966户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共减免房租12145.34万元。”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的发放利率降至1.6%以下的优惠性贷款24.26亿元,落实支农支小再贷款优惠政策,降低企业融资担保费率等;安排帮扶小微企业复工复产资金1.7亿元,缓解交通客运、旅游、住宿餐饮及农业企业阶段性困难;筹措资金15亿元,重点支持企业“双创”升级等;筹措资金2.37亿元,为外经贸企业保经营、稳发展提供资金支撑……
“这些政策,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全省财政收支矛盾异常突出的情况下出台的,资金的拨付也相当及时,这不但为企业送去‘及时雨’,更让他们看到继续发展的希望,坚定了他们对未来的信心。”辽宁省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连家明认为。
欲得“外力”先提“内力”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随着各项纾困政策的迅捷落地,苦苦支撑的中小企业日趋活跃。
4月16日,弓长岭滑雪场收到财政部门下拨的270万元帮扶资金,“‘救命钱’到了,200万元左右的资金缺口终于补上了。”田明爽破涕为“爽”了。
3月至5月,沈阳桃仙国际机场T3航站楼的新御膳酒楼收到辽宁机场集团减免的180多万元的房租。“门店最大的一笔固定开支被化解。”总经理石力心上的一块石头落地。
6月,辽宁当先食品有限公司账面上出现500余万元的所得税汇算清缴退税、留抵退税等款项,公司财务经理孙淑梅长舒一口气,“停在港口的货物终于不用再缴滞纳金了。”
“助企政策、解困资金肯定能解企业之急。”沈阳新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勇认为,经历这场危机后,中小企业也该自问自省:如何在遇到突发灾难性事件时,提高应对经验和抗风险能力?如何提高自己的融资能力?
新松医疗是生产医用制氧机和无创呼吸机两大呼吸康复设备的企业,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为保障治疗所需的制氧机和呼吸机供应,企业开足马力加紧生产。5月,作为生产防疫物资重点保障企业,公司获得500万元优惠性贷款。得此助力,黄勇带领团队抓住了更多的市场机会。8月17日,公司发布的半年报显示,净利润达1495万元,同比增长463.15%。
“抓住机会的前提,是提前看到机会,摒弃、淘汰落后产能,大胆转型升级。”黄勇表示,“提升融资能力的根本,是提升企业运行质量。”
经历新冠肺炎疫情一役,这样的认识,已成为我省许多企业“痛的领悟”,也变成企业苦练内功的“信条”。
“同质化、低端的产品,只能靠压低成本、价格来和对手竞争。”之前,朝阳市北票爱康纺织印染有限公司生产毛巾、浴巾等产品,“相似的小企业,仅河北省就有1万多家。不压低成本、价格,就没法占有市场地位。”总经理齐彦辉也曾为此犯怵。新冠肺炎疫情下,成本优势不再,企业生存危机骤起。5月,收到了107万元的退税款,唏嘘不已的同时,他果断决定,购入十多台用于生产高端产品的织造设备,引进新技术、扩充产品体系,开辟“抗打击能力强的”高端产品市场。
告别“一季养三季”的“舒适区”,崔恩伟调整经营战略,补上资金缺口的同时,快速应变,上项目、谋发展,推出四季经营模式,雪场唱起“四季歌”,往年几乎零收入的季节,今年已有120多万元的收益。崔恩伟说:“最关键的,这样的经营方式,吸引了许多投资者的战略投资兴趣。”
“我省中小企业风险管理和抗压能力普遍较弱,账面现金不足,无法承担高额成本的企业并非少数。提高中小企业融资能力,是帮助其生存下来的有力抓手。”辽宁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天维认为,“化危为机,重新思考产业产品定位,探索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对仍然有志搏击市场的企业而言至关重要。”
用改革焊牢资金链的断点
危机带来的挑战,事关企业生存,事关整体经济运转和社会稳定。新冠肺炎疫情,仿佛一块试金石,让企业承压的同时,也给有关部门、机构出了一道大大的考题。
“事实上,中小企业对资金,尤其流动资金的重要性,要比许多大企业的认识还深刻。众所周知,与实力较强的大企业比,中小企业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的融资机会,要么不多,要么成本较高,自己‘找’到的融资渠道也较单一。”张天维认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将如何解决中小企业不敢贷、不能贷、不愿贷、不会贷等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又一次极具视觉冲击力地摆上了桌面。
事实也是如此。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省许多中小企业意识到调整经营结构的重要性,开始考虑落实借危机按下“暂停键”的时段,选择适合当下及未来发展的产业及产品。“然而,就算我们的计划获得相关部门的认可,我们还是很难拿到合心意的融资。”采访中,我省一位不得不再次把投融资伙伴,定义为“亲戚朋友”的民营企业家表示。
对此,一位著名经济学家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即在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中,首先要解决的是“难”。这个扣解开了,会引起资金供求关系的变化,“贵”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在此进程中,政府部门要明确,发展与监管的关系中,发展是首位,对于中小微经济体,要提高监管容忍度。
无法向银行提供有效抵押物,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中,比较普遍的现象。北京工商大学区域金融工程研究中心杨德勇等专业人士认为,解决这个难点,金融机构的步子需更大一些。他建议,政府的中小企业担保中心或有政府背景的担保公司,多为当地的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同时,降低担保门槛和手续费,缩短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
专家的建议,在我省已有动作。着眼于金融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我省金融部门发力作为。
人民银行沈阳分行等7部门制定支持实体经济平稳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仅利用人民银行专项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就向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发放低成本贷款334亿元;省担保集团紧急运营3亿元的应急转贷资金,推出政策性担保产品,免收相关企业担保费,降低反担保条件;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降低担保费率至1%及以下;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支持政策,对相关企业申请创业担保贷款时给予优先支持,上半年,全省(不含大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0.7亿元,是2019年全年投放额的1.9倍;税务部门帮助企业将纳税信用转化为融资信用等,也广受中小企业好评……
更多的新构想,仍在不断成为现实。发展与中小企业相匹配的中小金融机构,延长小企业贷款期限,完善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基金……无疑,今后,相关部门还将给出更多优秀答案。
观与思
也谈“量力而行”
水落则石出。复盘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我省中小企业遭遇的资金危机会发现,企业现金流普遍不足、资金链条薄弱的问题,最令人担忧。
如今,国内新冠肺炎疫情控制稳定,在多项助企政策的合力支持下,企业大多筑底企稳。但采访中,多位专家再次提醒我省中小企业经营者,要学会有效控制现金流,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做到看准方向、量力而行。
控制好现金流,关键是做好对“力”的“计量”。采访中我们发现,新冠肺炎疫情下,那些“转危为机”的企业,大多极其重视资金管理。他们把现金流管理视为企业运转及长远发展的关键所在。由此,他们才能从容走出“突然的迷茫”,调动充沛的资金资源,把握住“稍纵即逝”的市场机会。
反观我省部分中小企业经营者,不但谈不上对现金流进行合理储备,甚至从初创时期就未曾意识到对企业金融基础基本设计的重要性。结果,遇到问题仓促应对,“上轿才扎耳朵眼儿”,以致发展道路上,融资成本不断提升,企业发展危机四伏。
当然,控制现金流,并不等于让资金成为停留在账面上的数字。“量力”过后,“行”才是目的,这其中,“行”的方向选择尤为重要。针对我省中小企业实际,许多专家建议,要抓住目前前沿技术的应用正向社会各领域渗透和扩展的机会,利用企业规模小、转型快的特点,运用有限的资金,实现创新发展。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