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强准备中提高应急处突能力
“提高应急处突能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对年轻干部提出的“七种能力”之一。落实这一重要指示,关键要增强风险意识,强化担当意识,做好随时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准备,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有准备就是要有见识。见识是基础。只有强化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见识,把牢工作遵循和政策导向,才能确保工作推进有章有法,有力有序。要有先见之明的先识。突如其来的有先兆,乘虚而入的有端倪,平地风波有前因,风云突变有诱因……把这些尽收眼底,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就能做好随时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准备,绸缪于未雨之时。要有见微知著的睿识。对潜在的风险有科学预判,知道风险在哪里,表现形式是什么,发展趋势会怎样,及时做好预判预案,能力在其中得到提高。
有准备就是要有本事。有准备不能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必须有扎扎实实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真本事。应急处突,是对“当时”能力要求,更是对“平时”能力要求。要淬炼过硬的应急处突能力,关键时刻“顶得上”“扛得住”“干得好”,没有捷径可走,就得平时严要求、下苦功、过得硬。应急处突准备,不是临阵磨枪,而是坚守岗位,时刻抓好风险研判、风险处置、风险排查等关键环节,久久为功。实践是最好的练兵场,只有主动沉下基层、深入一线,到“矛盾窝”里去摸爬滚打,到急难险重中去磨炼锤炼,一点一滴做工作,一锤一锤钉钉子,夯实应急处突的基础和体系,增长应急处突的胆识和本领,遇到紧急情况才能反应快、肩膀硬、战斗力强。
有准备就是要有常性。应急处突不可能一劳永逸,必须树立长期作战的准备。要深刻认识应急处突的复杂性、艰巨性,戒除麻痹思想、厌战情绪和侥幸心理、松懈心态,宁可防其大,不可疏其小;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有的准备枯燥无味,需保持韧性;有的准备往返重复,需戒骄戒躁……总之,坚持底线思维,凡事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我们就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