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石化产业构建以企业为主体、高校科研院所参与的技术创新生态——聚力创新链 升级产业链
本报记者 孔爱群
日前,我省精细化工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化基地项目在长兴岛经济区启动,该基地将重点围绕我省石化产业精细化发展,进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产品开发、中试及产业化等创新活动。
2015年,我省精细化工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中心组建,目前已累计投入2亿余元建设研发及中试装置,购置总价值7800万元的各类设备872台(套),通过政府搭台建成市场化运作、专业化运营的新型研发机构,共吸引14个研发团队168名研发人员开展创新活动,累计攻克关键技术22项,为省内81家企业提供各类技术支持156次。
目前,中心已有3个项目实现产业化,年内可实现销售收入4000余万元,精细化学品连续制备共性关键技术等4个项目已在省内实现成果转化,预计可为企业新增产值5亿余元。
据介绍,“十三五”期间,为支持我省石化产业创新发展,省科技厅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以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推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的产业技术创新生态。截至目前,围绕石化产业链条关键技术环节,已累计支持辽阳奥克化学等64户重点企业组建省级以上创新基地66个,支持丹东优纤科技等32户重点企业承担省级以上科技项目39个,在大连理工大学等院校、科研机构,部署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基地57个。支持科研机构与重点企业组成联合体,承担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23个,累计提供经费支持4.2亿元,带动社会投入9亿余元。营口三征精细化工、抚顺抚清助剂分别建设成为我国最大三聚氯氰和有机过氧化物研发生产基地。
下一步,我省将充分结合省内资源禀赋和发展特点,梳理细化产业技术创新需求,聚焦石化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系统谋划未来一段时间我省石化产业技术创新工作,支撑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