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传播让高雅艺术走近大众
本报记者 赵乃林
省音乐家协会“公益音乐微课系列讲座”于今年6月启动,至今已推出26期。这些讲座深受广大音乐爱好者喜爱,反响热烈。据统计,平均每期课程网上点击量约2000人次,受众5万余人。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省音协精心策划推出了“公益音乐微课系列讲座”活动。省音协工作人员贾卫群告诉记者,“公益音乐微课系列讲座”既是为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又是搭建学术探究与交流平台,充分发挥音乐“以文化人、以艺养心”的作用。
“公益音乐微课系列讲座”内容丰富,涵盖音乐理论、声乐、古筝、小提琴、单簧管、钢琴等,主讲人有专业院团与音乐学院的一线专家教授、有市地音乐带头人、有留学海外的青年学者及在新文艺群体中的音乐人才。每次讲座,省音协从选题、文字、授课、录制、视频剪辑等环节都要严格审核,反复校对,力求做到精益求精。可以说,微课虽短,却凝结了主讲人辛勤的汗水与付出,以及对待艺术的敬畏。严谨的学术作风也为广大音乐工作者确立了很好的导向,营造了良好的音乐环境。
“云”传播让“公益音乐微课系列讲座”形式灵活、主题突出,传播迅速、参与面广,不失为网络时代普及音乐知识的一条有效途径。公益讲座是一种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助力音乐人才快速成长,是更好地发挥音乐的艺术与社会双重价值属性的最佳模式。
第26期公益讲座主讲人是大连艺术学院声乐教师朱贺,课程内容是《意大利语的咬字技巧》。朱贺是旅意男高音、国家大剧院签约歌剧演员、意大利奥西蒙歌剧院签约演员。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并结合自己的演出经验,讲解了复杂的意大利语咬字技巧。朱贺的课程得到了广大高雅艺术爱好者的认可。一名观众说:“讲座内容特别好,邀请的都是音乐大家,通过这样的微课程,我们这些普通人也能与音乐大家面对面,聆听他们的讲课。”沈阳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教授、上海戏剧学院在读博士白宁是首期公益讲座的主讲人,她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唱论、戏曲声腔演唱审美、民族声乐演唱。白宁说:“这个微课讲座搭建了一个面向公众的平台,让我们可以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演出经验与大众分享,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让我们可以为高雅艺术的普及作出自己的贡献。”
很多参加授课的艺术家表示,音乐微课展示了辽宁音乐人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让大家拓展了知识面、提升了专业能力,也激发了大家热爱艺术、热爱音乐、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的热情。许多听过讲座的音乐人表示,一堂小小的微课,解决了自己多年来在技术上的困惑,讲座中很多点睛之笔,对自己专业能力的提高帮助很大。拓宽了视野,看到了差距,增强了学习的自觉性。
按计划,“公益音乐微课系列讲座”将推出100期。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