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认识2035年人均GDP发展目标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黄泰岩在《光明日报》撰文认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定的我国2035年远景目标中,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是唯一一个相对比较明确的量化发展指标,科学认识这一发展目标的内涵和要求,对于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表明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提出我国经济发展三步走战略,其中第三步目标是到21世纪中叶——即2050年前后——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17年召开的党的十九大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到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时间点,从2050年提前到2035年,表明我国经济未来仍具有强大发展动力,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需求拉动仍会持续强劲。首先,我国具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其次,我国正处于新型工业化加速期,将产生大规模的投资需求。最后,我国正处于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形成期。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沿边、沿江、沿海全面开放格局已基本成型,我国已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供给推动将持续优化。一是要素投入质量不断提高。二是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三是制度红利持续释放。
体现更加公平的目标导向。十九届五中全会在提出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同时,紧接着提出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的要求。这体现了我国2035年人均GDP发展目标更加公平的目标导向。首先,显著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其次,显著缩小收入差距。最后,建立更加公平的分配制度。一是完善初次分配制度。二是完善二次分配制度。三是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
彰显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要求。实践证明,只有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才能如期实现2035年人均GDP发展目标。为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首先,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一是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二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占领产业竞争制高点。三是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新支柱产业。其次,统筹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一方面,以发展求安全,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另一方面,以安全保发展,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此外,构建发展与安全良性互动机制,实现更为安全的高质量发展。最后,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畅通国内大循环。二是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循环。三是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双循环相互促进。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