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中遇到 三大挑战

《唐风图》局部。
本报记者 杨 竞
经过历时近一年的精心准备, “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 终于在辽宁省博物馆与观众见面了。看过此展的人,无论是专家还是普通观众,都对展览交口称赞。为何会有如此好的反响?策展中有哪些挑战?记者采访了此次展览的策展人、辽宁省博物馆副馆长董宝厚。
董宝厚说,此次展览有三大挑战:策展思路的挑战、文物的挑战和文学的挑战。其中策展思路的挑战是一个核心的问题,辽博收藏上万件的古代书画作品,以往办展多是从艺术史的角度去梳理这些古代的书画文物,这次展览则用了新的策展理念,经过征求专家学者及观众志愿者的看法,把展览放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路中来策划。
“唐宋八大家”是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选择以呈现“唐宋八大家”文学成就、生平事迹及思想情怀、家国情怀的方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因为大家都背诵过“唐宋八大家”的作品,更容易接受。因此,此次策展理念是以观众为中心。
第二是来自文物的挑战。“唐宋八大家”传世的书画作品很少,这是策展中碰到的首要的问题,但是通过搜索辽博的馆藏文物,还是发现有很多与“唐宋八大家”相关的文物。比如辽博收藏的东晋佚名《曹娥诔辞》卷虽然不是韩愈的作品,但韩愈在上面留下唯一的墨迹,这是十分珍贵的。此次通过展览让观众得以观赏。
有了策展思路,沿着“唐宋八大家”的文学成就、生平事迹、思想情怀的思路去寻找合适的文物,得到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12家文博机构的大力支持,进一步丰富了展品的数量和种类。董宝厚说,这次展览还是举辽宁省文化演艺集团(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之力举办的,得到了演艺集团旗下的辽宁省图书馆、辽宁考古研究院、辽宁美术馆等16家单位的大力帮助,在整个文物调动上,包括展览的最终呈现上都给予最大的支持。
第三个是来自文学的挑战。这也是此次展览中碰到的一个困难,策展团队成员大部分是学习艺术史或者学习考古学出身的,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邀请相关专家学者作为这个展览的学术支撑。这些专家学者多次参加了展览的论证会,对我们的策展大纲、展览思路提出了大量的宝贵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都被我们吸收利用,大到展览单元的名字,小到具体故事的文字行文。这是这个展览能够成功举办的一个坚强后盾。在这些专家的支持下,最终形成了生平故事、文学篇章、文物解读三位一体的解读方式。这样,展览契合了以观众为中心的策展思想,让更多观众能看懂这个展览、看懂“唐宋八大家”的文章背景,从而看懂精品文物,进而把“唐宋八大家”的思想、情怀、精神烘托出来。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