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认识构建区域发展格局重要性
马洪君
省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会通过的《中共辽宁省委关于制定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省委《建议》)明确提出,形成以沈阳、大连“双核”为牵引的“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格局。构建“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格局,不仅有利于辽宁进一步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而且是辽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深刻认识和把握构建“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格局的丰富内涵及其实践要求,对推动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深刻认识和把握构建“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格局的丰富内涵
看概念。一是“一圈”的界定,即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二是“一带”的界定,即辽宁沿海经济带。三是“两区”的界定,即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和辽东绿色经济区。
看功能。一是明晰了以沈阳为中心的现代化都市圈的功能。沈阳按照国家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城市能级,提高集聚、辐射和带动能力;以鞍山、抚顺、本溪、辽阳、铁岭、沈抚示范区等为支撑,以推动统一市场建设、基础设施一体高效、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产业专业化分工协作、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城乡融合发展为重点,更好发挥城市组团的集聚辐射、产业协同和同城化效应,增强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打造新型工业化的示范区、东北振兴发展的增长极。二是明晰了以大连为龙头深入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的功能。突出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带动作用,建设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推进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沿海六市全方位加强合作对接,增强沿海开发开放整体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省。三是明晰了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的功能。依托阜新、朝阳、葫芦岛等,率先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打造辽宁开放合作的西门户和新增长极,吸引京津冀企业、资本、人才来辽;建设京津冀地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打造吸引京津冀居民休闲旅游康养的后花园。四是明晰了辽东绿色经济区的功能。全面落实国家建设东北东部绿色经济带部署,协同探索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绿色产业集聚区、大健康产业基地以及绿色农产品和有机食品精加工基地,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看目标。省委《建议》确定“区域发展形成新格局”的总目标。一是中心城市、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二是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三是沿海与腹地良性互动。四是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五是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六是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看实践要求。一是突出“双核”牵引。要更加突出沈阳、大连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牵引作用,沈阳和大连经济总量占全省半壁江山,从某种程度上讲,“双核”越强则辽宁越兴旺发达。二是强化优势互补。沈阳要充分发挥科教和人才资源优势,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在打造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一网通办”“一网统管”、解决“老字号”问题上为全省作出示范。同时,更好发挥城市组团的集聚辐射、产业协同和同城化效应,打造新型工业化的示范区、东北振兴发展的增长极。大连要充分发挥开放龙头作用和“中心港”以及化工研发优势。同时,要发挥辽宁沿海和港口资源优势,在畅通循环、实现更高层次对外开放、解决“原字号”问题上为全省作出示范,增强沿海六市开发开放整体优势。发挥辽西三市毗邻京津冀的区位优势,加强与京津冀地区的通道对接、产业对接、平台对接、市场对接,打造辽宁开放合作的西门户和新增长极。发挥辽东九县市丰富的森林资源和优质水资源等优势,全力发展生态型经济。三是实施协调联动。加强沈阳、大连协调联动,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以推动统一市场建设、基础设施一体高效、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产业专业化分工协作、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城乡融合发展为重点,建立健全协调联动机制。大连等沿海六市大力发展公海铁多式联运,进一步拓展港口腹地纵深,探索开辟融入东北亚经贸格局的陆海物流新通道。辽西三市主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深化与京津冀产业发展对接协作、资源要素双向流动,推动辽宁产品进入京津冀市场。辽东九县市重点是协同探索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同时,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深刻认识和把握构建“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格局的重大意义
辽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坚持协调发展既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方面,也是解决辽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十四五”时期,辽宁能否实现区域协调、城乡协调、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协调、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等,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从某种角度讲,就在于构建什么样的区域发展格局,也在于能否形成区域发展新格局。省委《建议》提出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形成以沈阳、大连“双核”为牵引的“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格局,既是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具体表现。
辽宁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省委《建议》也提出,全面推进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高质量发展。“一圈一带两区”不仅包括全省各个地区,而且涵盖所有领域。这就要求全省上下在构建区域发展格局中坚持内外部相互协调发展的同时,必须把着力点和落脚点放在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上,使之成为辽宁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板块支撑和动力系统的必然选择。
优化辽宁区域经济布局的重大举措。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对“十四五”时期辽宁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省委《建议》提出的“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格局,不仅是对辽宁的区域经济进行新布局,而且非常注重“优化”——既重新界定了沈阳现代化都市圈、辽宁沿海经济带、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辽东绿色经济区的国土空间布局和区域范围及功能,又明确了战略方向、原则目标、发展重点和协作分工等。从中可以看出,构建“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格局,实属对全省进行优化经济布局的重大之举。
推动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实现新时代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既是党中央赋予的历史使命,也是全省上下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省委《建议》提出通过五年努力要实现的目标,其中,“取得新突破”是党中央对东北、辽宁“十四五”发展提出的明确要求;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是“取得新突破”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形成“振兴发展新局面”是“取得新突破”的目标体现,是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中强调的“六项重点工作”逐一提出的定性要求,描绘了“取得新突破”的生动画面。“十四五”时期,辽宁如期实现这样的奋斗目标,如果没有“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格局的支撑,是难以想象的。
在嵌入新发展格局中加快构建“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格局
“十四五”时期,辽宁将以构建区域发展格局嵌入新发展格局,从而更好地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此,需要把握好以下关系,找准嵌入点。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的关系。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这为我们处理好二者关系提供了重要遵循。一方面,要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的数量与生产规模,不断满足人们高端化多样化的需求,坚决杜绝投入多产出少的落后产能。另一方面,要更加注重需求侧管理。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出明确信号,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同时双向发力。在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中把需求侧管理提到一定高度,以此达到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进一步说明二者关系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系。一些好的传统产业不应该放弃也不能放弃,其在实体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则代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物联网、5G、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等推动产业产品结构发生变化,新业态新模式新经济等会层出不穷。尽管如此,不可能也无法完全取替传统产业。因此,辽宁以构建区域发展格局嵌入新发展格局,必须同时做好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
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中投资不可或缺,但投资的关键是投什么、怎么投、投多少。也就是说,投资一定要注重有效性,争取最大投资回报率。另一方面,推动辽宁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注重消费的重要作用。从再生产理论中“四个环节”关系来看,消费环节所起的作用是决定性的。“十四五”时期,辽宁无论是构建区域发展格局,还是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都必须处理好投资与消费的关系,这是扩大内需的关键。
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一方面,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处于核心地位。《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将科技创新放在“十四五”12个方面重点任务的首位。这就要求我们按照战略性需求导向,确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充分发挥创新驱动在构建区域发展格局中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高质量发展越来越离不开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可以说,没有创新就谈不上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从二者关系中可以找到并找准“一圈一带两区”嵌入新发展格局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内生特点与扩大开放的关系。一方面,区域协同发展具有内生特点,往往注重区域功能、优势互补、协同联动的发展。另一方面,区域经济发展绝不能搞封闭,要通过内外联动打造辽宁对外开放新前沿。“一圈一带两区”尤其是辽宁沿海经济带,要充分释放开放潜能,深度融入“一带一路”“RCEP”等,做好向北、向西、向东开放的大文章。
总之,处理好五个关系十分重要,这是辽宁构建“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格局嵌入新发展格局的路径选择。
(作者系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省政府研究室原副主任、一级巡视员)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