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链”抻长提升“原”的价值——做好“三篇大文章”纵深谈之二
本报记者 孙大卫 孔爱群
辽宁,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在计划经济年代曾创造过1000多个“全国第一”,被誉为“共和国长子”。而“长子”的养成与资源关系密切。
工业重镇,背后是煤、铁等矿产资源在支撑;石化大省,源于富饶的石油资源和便利的区位优势;在菱镁、硼等特种矿产领域,辽宁更是在全国乃至世界占有重要份额。
然而,辉煌过后,今天的辽宁正在经历“成长的烦恼”——“原字号”精深加工程度不足,要素生产率不高,导致“炼”有余而“化”不足、“粗”有余而“精”不足、原料有余而增值点不足……
究其原因,是“链”出了问题。
省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会明确提出,要拉长产业链深度开发“原字号”。
补链、延链、强链,将“腰身”抻长,走出从原料到产品的黄金大道;将“尾部”做大,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加快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进发。推动形成以本地龙头企业为主,链条企业众星拱月的产业集群生态圈。
一篇围绕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升级的大文章,正在加紧书写。
用好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2020年11月13日,国内外专家再次将目光锁定辽宁,锁定辽宁石化产业。作为首届辽宁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的重要活动,辽宁化工产业发展研讨会在沈阳召开,如何攻克“油头大、腰身细、化尾小”的产业现状成为焦点。
“‘油头大’是短板,更是优势。没有‘油头’这个资源基础,精细化工无从谈起。关键是这个优势怎么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一语道破了辽宁石化产业发展的瓶颈与方向,引发共鸣。
沈阳化工大学校长许光文认为,这一观点对于整个辽宁“原字号”都同样适用。上游生产是下游产业发展的基础,问题没有出在资源本身,而是后期应用的不足。
在资源优势转换为发展优势的过程中,哪些环节出了问题?
缺技术?显然不是。
辽宁拥有中科院化物所、中科院金属所、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全国顶尖的材料科研院所。
缺基础?更不是。
辽宁拥有恒力石化、鞍钢、本钢等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的领军企业,也有凌钢、抚顺特钢、宝来、浩业等后起之秀。原油加工能力全国第二,乙烯、PX、PTA产能全国第一。
同时,我省还拥有占全国较大比例的菱镁、膨润土、滑石粉、硼等特种资源。
“是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产业链条没有形成。”许光文的答案,得到广泛认同。
在我省,石油加工业占全行业比重超七成,但集中于产业链中、上游,超过70%的PTA、75%的合成树脂、80%的表面活性剂未能留在省内加工。业内无序竞争仍存在,不少地区特种资源优势无法发挥,以初加工产品形态售出。企业在新材料领域研发投入积极性不高,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缺失,高校科研单位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较低。
这如何破解?在专家看来,结构的问题只能靠结构调整来解决,链条不长那就把它“抻”长。
走出从“初”到“精”的黄金大道
盯住“精品货”,甩掉“大路货”。
尽管天寒地冻,但本钢特钢厂的改建工程依旧如火如荼。本次改造斥资数十亿元,瞄准的就是“特钢”这个新增长点。
特钢占集团业务比例不大,但附加值高,是典型的行业“精品”。“改造后的生产线,部分工艺将领先国际,这也意味着我省在高端钢领域又有新突破。届时我们的产品能和进口产品媲美,符合‘双循环’发展需求。”在本钢特钢厂厂长黄涛眼中,中高端产品虽体量还小,却是撬动产品结构调整的支点。
发力“深耕”,建设产业梯队、完善区域链条。
大石桥市郊占地不过10亩,员工仅22人,以镁砂、碳化硅为主要产品的宏安耐火材料有限公司,交出了人均产值近千万元的成绩单。专业做镁砂,比别人力度更好、形态更优、颗粒更匀、灰尘更少,让宏安连续攻克日本、美国市场,成为行业传奇。
公司总经理何良冀认为,差异化,是避免无序竞争的关键。发展菱镁产业需形成互相协作的产业梯队,让企业在各自环节中深耕,最终形成合力。
辽宁大学经济学教授王伟光认为,这也是一个地区发展“资源型”行业的关键所在。
重视高端,并非全部高端,而是要形成产业链闭环,上、下游协同共生、互为助力。
于企业而言,需拓展研发、生产、服务等链条,在深度分工中找准最优定位。
于政府而言,应“严控增量、优化存量”,科学规划。
“未来我省将优化布局,加快推进减油增化,促进冶金产业迈向价值链供应链中高端,努力建设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打造世界级冶金新材料产业基地。同时,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引育一批产业链上的‘专精特新’形成企业集群,促进产业耦合协同发展。”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探索转型升级的最优路径
深冬的沈阳, 气温已逼近-20℃。
沈阳化工集团亚洲最大糊状聚氯乙烯中试基地内,新牌号产品正在进行冲刺实验。凭借人无我有的新技术,集团三季度营业收入达25.8亿元,盈利2.19亿元,同比增长两倍多,逆势飘红。
从守着“原头”到立足“化尾”,沈阳化工集团董事长孙泽胜表示:“科技创新是转型升级的最短路径。”
此话切中要害。技术瓶颈,是冶金、石化企业形成高附加值、新增长点的核心要素。
科技创新也是一个“超长链条”。其中,企业居主体地位。
以低成本芳烃增产技术为目标和研究方向进行攻关,最终通过自主研发技术完成渣油加氢装置催化器更换,产品纯度达99%以上。辽阳石化油化二厂尝到的甜头,是辽宁石化产业的缩影。
但自主创新并非自己创新,需产学研互相协同、深度融合。通过契约关系,将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联结成利益共同体。
“辽宁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关键瓶颈还是联系不紧。在关注科技成果落地情况的同时,还要看有多少科研项目是本地政府、企业支持完成的。我们还有很多桥和路要铺。”省科技厅副厅长杜秉海表示。
为院所与企业、技术与市场建对接之桥。日前,省科技厅正组织专家征求意见,拟实施“企业出题,能者破题”的“揭榜挂帅”式项目凝练机制,让课题接地气,为企业找能人。
为大、中、小企业建协同之桥。鞍钢、本钢接连召开省内企业对接会;辽化、抚化等龙头企业纷纷借力央企力量,带动配套企业提档升级。未来,我省还将依托省内优势科研力量,创建区域综合性重点实验室,为中小企业提供研究平台。
“多元蓄水”后,辽宁将最终形成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围着市场转、创新围着需求转的良性循环,让科技这个“关键变量”成为深耕“原字号”的“最大增量”。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