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新闻报道感动词曲作者 歌曲《我是妈妈》讲述抗击疫情故事
本报记者 赵乃林
近日,我省词作家杨国兴和军旅作曲家刘丹联袂创作完成歌曲《我是妈妈》,这首歌曲取材于一个真实的抗击疫情故事。
1月6日晚,沈阳广播电视台新闻栏目报道了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外科护士刘沫涵在为居民作核酸检测时,恰巧遇到自己的女儿来到她的台前作核酸检测。由于刘沫涵面戴口罩,身穿防护服,女儿没能认出她。当检测结束时,小姑娘起身向刘沫涵敬个礼,说:“阿姨,谢谢,您辛苦了!”。听到女儿暖心的问候,刘沫涵眼含热泪,因工作需要,她只能望着女儿远去……
看到这则报道,杨国兴深深地为刘沫涵的忘我精神所感动,连夜创作出歌词《我是妈妈》:一个年轻的女护士/口罩掩盖了面颊/防护服遮住了身躯/正忙着核酸检查/一个可爱的小姑娘/来到了阿姨的台下/作完了检查敬个礼/阿姨,您辛苦了/阿姨两眼含着泪花/看着多日不见的娃娃/好想和女儿说一声/宝贝,我是妈妈。
“歌曲作为表达情感的艺术作品,就是要以情感人,以情树人。在当前严重的疫情面前,我们的医护工作者舍小家,为大家,不顾个人安危,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他们的行动让人感动,他们的精神让人动容。”杨国兴深情地对记者说。刘丹拿到歌词后,彻夜难眠,立即投入创作,歌词中表达的情怀让他感动。一张张草稿,一次次修改,两天时间完成了曲谱创作。“歌曲是文字语言和音乐语言的有机结合,如何用音乐语言表现主题,对于这样一首带有叙事性的作品,有血有肉有温度。虽然歌词简单短小,但反映的是一个家国情怀大主题,因此要用真情写真情。”刘丹说。
谈及《我是妈妈》的歌词创作特点,杨国兴说,这首歌的歌词以“我是妈妈”的视角切入,用第一人称表现主题,运用朴实的语言讲述发生在一对母女之间爱的故事,给人以真实、亲切、崇敬之感。对于谱曲,刘丹说,乐曲采用叙事手法,以民通的歌唱形式,深情、亲切地赞美了医护工作者的大爱之情。
歌曲《我是妈妈》,是抗疫以来杨国兴和刘丹联手创作的第四首战“疫”主题歌曲。他们先后创作了歌曲《情暖人间》《把你守护》《挥手告别》等,其中《情暖人间》为多家媒体发表、播放,在群众中广为传唱。杨国兴为中国音乐文学学会理事、辽宁音乐文学学会副会长、辽宁省音乐家协会理事。刘丹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原沈阳军区司令部军旅作曲家,多年来,两人联手创作了多部颇具影响力的音乐作品。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