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新时期辽宁美术批评体系
马喆
改革开放以来,辽宁地区的美术事业空前繁荣与发展,与之相比,辽宁美术批评缺席似乎成为一种普遍共识。其实,辽宁既不缺乏有实力和潜质的美术批评家,又有在全国具有影响的专业艺术期刊和报纸作为平台支持。那么,辽宁美术批评为何给人一种缺失的印象呢?
总结起来,大致可以归纳出两层原因:一是在批评语境和批评方式上,由于过分强调学院化的学理阐释,以及对知识、概念、术语和模态的转引、叙述和延伸构成的批评样态,批评主体与文体、对象和受众分离、悬置,从而使批评场效成为小众的派对,远离美术批评所应达到的现实指向。
二是缺少对艺术发生的在场批评和个案研究。很多研究者以学术为口号、以功利为内因,忽视对本地域艺术家、艺术现象进行观照和发声,难以形成当代美术史叙事的完整连接、美术理论创新的合理内核和美术批评体系确立的基本构成。
因此,新时期辽宁美术批评体系建构的重点是明晰基本问题、做好个案研究、弥补历史缺失、关注在场发生。首先,批评家要深入艺术本体、介入艺术发生,批评主体之于对象的表象和本质作出同一性的清晰表述,以在场者的直观和历史理性建立批评者的自体语言结构。其次,总体上要思考实现艺术批评的跨界认同、模式分享和生态平衡,确立美术批评者主体身份及其在不同学术领域的阐发方式和地位作用。最后,评论家要以宽广的视野,实现批评者自在发声,基于本土文化意识形成美术批评的地域经验。
总而言之,构建新时期辽宁美术批评体系,关键在于批评家意识、观念、思想、话语和阐发的自由、独立和创造,在这个基础上形成地域美术批评的总体合力与价值认同。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