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文艺批评的团队力量
胡玉伟
在辽宁文艺评论队伍建设方面,困扰我们的一个现实焦虑是:批评家力量分散、难以形成拳头,缺乏在国内有影响力、有冲击力的团队。因此,打造“批评辽军”应该提上议事日程。
“批评辽军”的打造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中,核心和引擎便是团队建设。为保持团队的生机与活力,需要创新“批评辽军”的养成机制。“批评辽军”强调的不是个体,而是群体。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时代,需要主动出击,创新求变。养成更强调过程、环节和精细化的管理。机制强调的是遵循客观规律、利用客观条件,实现预期的作用过程。
第一,应该做好人才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做好队伍建设的规划。根据时代的要求和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确立指导思想,在盘点我们的文艺评论人才资源的基础上确定我们的行动方案,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队伍建设的整体设计。第二,需要建构多轨并行、多方协同的人才培养机制。多方协同,多方受益。在文联主导下,整合高校、各级各类艺术研究机构以及社会上的其他人才资源。第三,以项目拉动团队建设。设计有问题意识、有冲击力、与时代同频共振的项目。避免狭隘地域意识和行业意识,研究辽宁问题要通向中国问题,要有全球视野和眼光。第四,打造辽宁的文艺评论品牌和评论带头人。品牌和带头人是相辅相成,互为支撑的。第五,多元并举,优化批评氛围。调动起各方积极性,通过组织研讨会、读书班等,加强人才培养的过程管理。
养成机制完善了,下一步可以将其固化为制度。建构科学合理的人才养成制度,持续稳定地培养高品质的文艺评论队伍。打造以知名评论家为领军、以中青年评论骨干为中坚、以优秀青年评论家为后备的“金字塔型”人才团队结构体系。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