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岁退休民警主动返岗上“疫”线协勤

龚敬东(左二)在侯屯卡点搬运防疫物资。警方供图
“说是退休了,其实没真正转移到退休生活呢……”
龚敬东是2020年9月从本溪巡特警支队一大队退休的。新年伊始,当听说大队执勤卡点防疫工作缺人,他又找到大队请战:“让我上吧,哪怕是做一名志愿者,我也要和战友们在一起。”
退休民警主动请战上卡点
新年伊始,受疫情影响,本溪巡特警支队一大队的工作量骤然加大,因为沈阳方向的侯屯卡点、辽阳方向的北台卡点都归他们管,而外地到本溪的车辆,要求每车每人都要登记、量体温。
就在大队领导为警力不足犯愁时,龚敬东找来了。
一大队教导员陈玘告诉记者,“老大哥听说疫情紧张、人手不足,主动请缨要到卡点去帮着执勤。可毕竟老大哥已经退休了,防疫执勤还是有风险的,一开始我和大队长唱利民都没同意。”
龚敬东则表示,自己“毕竟才退休不长时间,防疫有经验,哪怕是当一名志愿者,哪怕是做点后勤工作,也能给大家分担一点。”架不住龚敬东多次请战,最后大队同意他到人员和环境都比较熟悉的侯屯卡点,协助执勤。
“早上7点半我自己开车去侯屯,到那正好和大家一起换衣服接班。”
换上防护服的龚敬东一下子就找到了退休前的感觉,本来大家寻思让他在卡点房间里工作就行了,可是他非要和大家一起在外边轮班,登记车辆人员、量体温、搬运防疫物资……
陈玘说,那些天天气特别寒冷,基本上在外边站个二三十分钟就冻透了,大家只能穿插轮换着进屋暖和,“虽然只是多了老大哥一个人,可真的是给大家工作和取暖带来很大帮助,而且去年防疫他就在这执勤,经验也多。”
考虑到龚敬东毕竟已经退休、还患有高血压,大队安排他每天只上“半个班”,也就是白班,不让他再继续上夜班连续干24小时,晚上六七点钟以后,过往的车少了,龚敬东就开车回家。
“有一天下大雪,高速封闭,来往沈阳方向的车辆都从侯屯走,车特别多,老大哥一直干到晚上9点多才回去。”陈玘说。
从警39年最牵挂一个男孩
龚敬东是1981年从警校毕业后入警的,“干了7年的技侦,后来到派出所、刑警队,2001年到的巡特警,一直到去年退休。”
龚敬东说,干刑警多年,也曾经侦破过不少命案大案,但印象最深的却是一起数额并不巨大的诈骗案。“因为当时案件还没有办理完,嫌疑人轻生,扔下了一个才14岁的男孩。”
因为男孩母亲早已去世,嫌疑人这一轻生,孩子就没人管了。
“我把他带回派出所,身上很脏,我给他换上了新衣服。”
可是孩子还得上学,不能在派出所长住啊!
“正好他有个同学的妈妈也是一个人带着个男孩,我们就把他委托给了这名女士,所里一个月给出300元钱生活费。我到现在还记得她的名字,叫杨丽。”
龚敬东说当时那个男孩学习还挺好,“管我叫干爸,我隔三差五就去看他。”后来男孩没能考上大学,跟人去了大连打工,龚敬东给他买了辆自行车和一部传呼机,“我到巡特警后还联系过一回,再后来就没有音信了。”
龚敬东说算算年纪,那个男孩现在也有43岁了,“也应该成家立业了,也不知道他现在过得怎么样。”
“他们都很照顾我”
1月20日中午记者见到龚敬东时,他才去牙所看完牙,麻药劲还没过,他觉得自己做的一切都很正常, “以前上班的时候,常盼着能多休息几天。现在管够休息了,又不愿意休息了,总想着什么时候还能上班。”
陈玘告诉记者,第一次新冠疫情来袭时,他们大年初二就集结了,还有半年多就要退休的龚敬东和年轻同志一样冲在一线。“那一次值守持续了40多天,老大哥一直坚守在侯屯卡点。”
2020年9月11日,从警39年的龚敬东正式退休了,他说,“支队、大队的领导都很关心我这个老民警,支队政委还给我写了幅字:精气神。大队的战友们也很重感情,没少照顾我。”
疫情缓和下来后,卡点的工作量没那么大了,龚敬东也就又“退休”了,他才想起来去看自己“露了神经”的牙齿。“我现在没有啥压力,孩子在外地工作,老伴陪着岳母在家,只要大队有需要,我还会继续上岗。”
辽沈晚报特派本溪主任记者 金松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