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恺之描画出传说中的灵异世界
近距离仔细欣赏北宋人摹顾恺之《洛神赋》图,意外地发现画心部分有小块图形剥蚀,是画卷历经千年沧桑的证明,也不免令人叹息珍宝的残损。

展出的辽宁省博物馆藏书画精品北宋人摹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
省博物馆展览策划部馆员杨勇指着画卷中洛神身上明显的剥蚀说:“专家研究了画面的剥蚀部分,发现那里过去使用的是植物类颜料汁绿,可能是特殊保藏时期这种颜料中的某种成分对画绢产生了伤损,导致画作中很多绿色部分剥落得比较严重。”

省博物馆策展人员精心标注《洛神赋》中写到神话人物。
古代艺术成果的流传,不仅受绘画水平的制约,还有颜料、画材等各种客观技术条件造成的种种限制,这又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这幅古卷的珍贵。

省博物馆策展人员精心标注《洛神赋》中写到古代器物。
曹植在《洛神赋》中,记述与洛神的爱情故事,描绘了洛神的秀丽仪容,还描述了很多今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基本见不到的事物,与之年代相差一百多年的顾恺之或依据实物,或通过想象都较为充分地描绘了下来。

省博物馆策展人员精心制作的洛神车驾图壁画。
古代生活中可以见的事物如外形像长枪的“采旄”、有如高杆上挂着长飘带的“桂旗”,还有画面中曹植捧着的“玉佩”等,带着久远年代的特征。
当然,《洛神赋》中还写到很多即使在古代也只是传说中才有了神灵异兽。
顾恺之笔下的游龙与后世流传龙的形象非常接近。
《洛神赋》提到的“屏翳”这位传说中的风神,顾恺之将其画在半空中,如腾云驾雾一般,因为画面剥蚀,面部已经无法辨识。
川后是古代中国传说中的河神,画面中描绘的是一位立于河中的妇女形象。
《洛神赋》中击鼓的“冯夷”是传说中的黄河水神,画面中是一位英俊的青年男子。
对于在《洛神赋》中清歌的女娲,也就是我国古代神话中的创世女神,大约是依据当时的传说,顾恺之为她画了一双兽足。
随着《洛神赋》情节的展开,碍于人神之间的种种阻碍,洛神最终恋恋不舍地离去,对于分别时的场景,顾恺之再次运用了大幅的画卷,场面宏大的构图。
在这一段中,曹植使用了在《山海经》、《抱朴子》等古籍中提到过的多个上古神兽的名字。
对于“文鱼”,顾恺之将其描绘成腾跃于水面之上,鱼身豹头,双目圆睁的威风样子。
而“鲸鲵”的形象与现代人关于鲸的印象反差略大,反而是个有两条前肢,嬉游于水上的顽皮形象。
顾恺之将洛神的云车描绘得旗幡招展,伞盖辉煌,驾车的“六龙”,形象与前面的游龙又有所不同,它们是鹿角豹身,看上去健步如飞,动感十足。
画面中,洛神车驾在一众瑞兽簇拥下疾驰如飞,场面盛大。然而车中表情凄然的洛神与车驾的喧闹形成强烈对比,画中,她黯然回首,似有无尽的话语未及言说。
记者 郭平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