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杨宜勇
事非经过不知难。2020年,中国不仅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而且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中国经济体量历史性升至全球GDP的17%,不仅稳居世界第二位,而且与美国经济占全球GDP比重(23.9%)的差距越来越小。据国家统计局按照目前测算的年平均汇率折算,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4.7万亿美元左右,非常接近2010年的美国水平,中美经济总量差距已经缩小到十年的范围之内。中国目前越来越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外国经济学家也是这么认为的。这一判断,2019年之前,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合组织、世界银行等给出的时间节点是在2030年左右。到2020年底,由于中国成功抗疫和控疫,率先在全球成功复工复产,再加之随着促消费、促投资、促生产等各项激励政策的不断推出和“低基数的翘尾效应”,国际组织普遍预测2021年中国经济增速有望达到或超过8%的实际增长,并且人民币也会有所升值,中国经济总量还将创历史新高。于是,英国、日本的一些经济学者在近期纷纷出具研究报告,认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美国的时间点提前至2028年是大概率事件,届时会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实体。2020年7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甚至调整了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预期,将中国GDP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的时间,较之原来测算的2030年进一步往前提。
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全靠我们自己。在全球经济风雨飘摇、仍处深度衰退之际,中国经济2020年能率先企稳回升并取得正增长,主要得益于以下三点: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科学抗疫控疫,“六稳”“六保”扎实推进,政府大幅度减税降费,才有我国经济运行稳定恢复,就业民生充分保障;二是全体中国人民的积极配合、自主行动,实现了举世瞩目的全民防控、全程参与、全面合作、全体劳动;三是各类企事业单位的有力担当,在严格疫情防控的条件下,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合理组织生产和服务,既满足了国内的最终需求,又满足了国外的部分最终需求。因此,中国取得的每一点成绩和进步,都是用科学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获得的。
劳动不仅创造了一切,而且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经济奇迹。展望2021年的中国经济发展,不仅外国人普遍看好,中国人自己更是信心满满。2021年,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是国内巨大的新基建市场和消费市场,是国内潜在的巨大消费潜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创造需求,需求侧管理有利于放大需求。中国人民勤劳勇敢谦虚,创新创业能力较强,愿意工作、努力工作、善于工作,将近8亿的劳动力十分活跃,有投资就有就业机会,有就业机会就有劳动收入,有收入增长就有消费增长,这是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发展告诉我们的最简单道理。2021年,只要我们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挖掘新发展动能,中国经济就一定能够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天底下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只有迈不完的坎。只要有信心,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2021年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和不确定性因素主要有:一是疫情防控导致生产成本增加,降低企业利润率;二是局部疫情此起彼伏,导致各地经济发展环境具有不确定性;三是中美经贸关系能缓和到何种程度尚不可知。但是,只要我们科学应对不信邪,合理消化不气馁,积极作为不松懈,这些挑战和不确定性影响都可以进一步降低。
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世界经济好,中国经济才会更好。如果中国经济发展得好,也会对世界经济增长作出应有的贡献。目前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2021年全球经济发展趋于恢复,预计全球经济增长速度为5%左右,一方面是由于去年的全球负增长降低了GDP的基数,另一方面是因为尽管疫情控制还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是大多数国家都陆续找到了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复工复产的办法。
2021年是中国新发展格局布局元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中国经济不是靠别人施舍增长的,从来都是历经风风雨雨发展壮大起来的。因此,我们不仅要深刻认识国内经济循环与国际经济循环之间的辩证关系,而且要准确把握国内外环境演变的新规律。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只要我们保持定力,准确把握发展规律,充分发扬斗争精神,主动适应世界经济的新发展和新变化,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就一定能推动中国经济趋利避害、行稳致远。
(作者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游客在汶川地震遗址处嬉笑 导游怒怼:如果再笑请你出去
- 中央政法委长安剑评昆明劫案细节——这是一个全员英雄的故事
- 沈阳:返乡来村需提前72小时报备
- 97.89%的沈阳受访市民表示,购买冷链食品会选择国产
- 践行“两个维护” 强化政治监督——我省推进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之一
- 大连金普新区两个社区今起解除封闭管控
- 以新气象新作为创造新业绩——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2020年自身建设工作综述
- 让多边主义的火炬照亮人类前行之路——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的特别致辞
- 习近平出席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并发表特别致辞
- 算好三本“账”打赢两场“仗”!辽宁在战“疫”中实现经济平稳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