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战役英魂永存
湘江战役——中央红军长征以来极其壮烈的一仗,也是关系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一仗。1934年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为确保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渡过湘江,粉碎敌人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数万红军将士浴血奋战,谱写了一曲壮丽的革命史诗。
追忆,崇敬
走进广西全州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巨幅浮雕迎面矗立:背着大刀、握着枪支、牵着马匹的红军将士奋勇向前,脚下是用船只搭成的浮桥,江水之中炮弹炸出阵阵水柱。
红军从湖南道县出发,强渡湘江时,30多万敌军已形成一个“口袋”,试图将红军消灭在湘江以东。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红军总政治部联合发出“不为胜利者,即为战败者”的电文,红军将士与优势巨大的敌人展开激烈战斗。
新圩阻击战是湘江战役三大阻击战首战。在与国民党桂军的交战中,红三军团第五师参谋长、红十四团团长以及副团长、参谋长、政治处主任都英勇牺牲,红军部队伤亡2000多人,坚持到中央军委两个纵队全部过江。
“红军烈士都很年轻,他们为了信仰,为了理想,不惜流血牺牲,让我想到了4个字——向死而生!”灌阳县党史专家文东柏说,他们勇于胜利、勇于突破、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将永垂史册。
寻找,缅怀
血战湘江之后,散落各地、难以确认的无名烈士数不胜数,但党和人民寻找他们的步伐从未停止。
在中央红军主力突破湘江封锁线的兴安县,各乡镇村屯树立的大大小小红军墓有数十座之多。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当地就陆续发掘出许多烈士遗骸,“发现一处就建一个墓,并多次修缮”。
红军三过灌阳,数千红军将士长眠于此。灌阳县起初只掌握1800多名烈士名单。经当地党史、民政等部门工作人员前往福建、江西等地多方确认,烈士名单增至2831人。
2018年年底以来,共有82具相对完整的遗骸、7465块零散骸骨从桂北地区的岩洞、暗河、山林里被发掘出来。新建或修缮纪念场所、举办隆重迁葬仪式集中安放……党和人民用各种方式告慰英灵。
传承,发展
先烈热血浸染的桂北山区,如今已摆脱贫困,迎来别样的新风景。
沿着昔日红军进入灌阳、全州两县的线路,重合度80%以上的灌凤高速于2015年开通,给老区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在新圩阻击战所在地灌阳县新圩镇和睦村,灌凤高速公路带来了更多游客,带动当地黑李、西瓜等水果热销。村党支部书记蒋军发带领村民开起餐馆民宿,发展红色旅游。
光华铺阻击战发生地兴安县“换了天地”。华江瑶族乡境内的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以来翻越的第一座高山。
如今,华江乡依托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生态环境等优势积极转型,启动“华江九寨”等旅游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康养旅游产业。
系统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建设红色旅游项目、保护生态践行“两山”理论……如今“红色基因”已经融入当地干部群众血液中,湘江两岸一派生机勃勃新气象。
“对红军英烈最好的纪念是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在谋求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中贡献忠诚担当,继续走好新时代新长征。”灌阳县委书记周春涌说。
据新华社南宁2月4日电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