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通办百日攻坚战”成高密度制度创新过程 三百六十一项改革举措让办事更省事
本报讯 记者李波报道 2月8日,记者从省营商环境建设局了解到,在全省上下全力做实“一网通办”工作中,各地区、各部门从改变自己做起,坚决破除惯性思维,克服传统路径依赖,共推出361项“把方便让给企业和群众”改革创新举措,探索形成了一批制度创新成果。
过去,在铁岭调兵山市晓南镇高力沟村,村民办很多事都要坐车到市里,有时少带了材料,来回要折腾好几趟才能办成。自从调兵山市推出“政务服务驿站”创新举措后,村民不出村就能办理低保申请、高龄补贴、临时救助、户口迁移等200多个事项。
自去年9月“一网通办百日攻坚战”启动以来,全省各地区、各部门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工作“指挥棒”,全力推进企业、群众“办事繁”“办事难”向“办事不求人”转变,不断推出改革创新举措。
我省全面复制推广大连市试点经验,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从企业、群众办事角度整合优化政府部门内部办理流程,打破部门职责边界,制定申请材料、审核准则、办事流程“三统一”标准。目前,全省已有100项跨部门联办的“一件事一次办”事项上线,累计办结1万余件,减少群众跑动次数3万余次。
全面推行“告知承诺”“容缺受理”,帮助企业和群众节省时间,提升办事效率。我省制定出台告知承诺改革实施方案和容缺受理管理办法,公布事项清单。目前,我省在项目审批中已正式推行告知承诺制,35.7%的省级事项实现容缺受理。
据介绍,在各地区、各部门推出的361项改革创新举措中,省(中)直部门有86项,各市275项。省公安厅从便民利企角度出发,积极探索“电子印章”制作、发放和管理,取得良好成效。省税务局、省自然资源厅积极推进全省不动产登记业务联办工作。省委办公厅、省档案局主动作为,积极推动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沈阳市开展“只提报一次”改革,从精准政务服务、优化再造流程、改进申报方式、加强数据共享、强化监督评价5个方面制定了33项具体改革举措。辽宁自贸试验区沈阳、大连、营口3个片区开展“不见面”审批改革试点,开启以“在线核查”现场视频代替“实地核查”的“不见面”办理模式。丹东市通过一体化平台打造智能办税网,实现增量房契税自动缴纳。锦州市建成“企业服务平台”,建立“1+1+N”模式为“项目管家”赋权赋能。阜新市推行政务服务“综合窗口+专区+跨域通办”改革,形成前台收件、平台流转、后台审批、受审分离、市县区联动通办的政务服务新模式。朝阳市制定全市通办“三流程”,实施“异地收件、全市通办”。
据介绍,对于这些改革创新举措,省营商局将进行梳理总结,形成一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