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快评丨实现更高水平的共同发展和互利共赢
“中国愿同中东欧国家顺应时代大势,实现更高水平的共同发展和互利共赢,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月9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以视频方式主持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并发表题为《凝心聚力,继往开来 携手共谱合作新篇章》的主旨讲话。

习近平主席洞察世界发展大势,提出谋求中国—中东欧国家更大发展的四点建议,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再次贡献了“中国智慧”。习主席的讲话思想深邃、视野开阔、信心豪迈,引发了与会各方的强烈共鸣,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
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自2012年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正式启动以来,多边关系深化拓展,机制建设日益巩固,呈现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良好发展态势。同9年前相比,中国同中东欧国家贸易额增长近85%,双向旅游交流人数增长近4倍,中欧班列已经覆盖大部分中东欧国家,一大批合作项目成果喜人,经贸合作年年都有新气象,为地区乃至全球经济的稳定复苏发挥重要作用。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复苏乏力,人类尚未走出疫情阴霾,动荡与变革交织,挑战前所未有。在此背景下,进一步推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走向深入,更好推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需继续秉持“有事大家商量着办”“让合作方都有收获”“在开放包容中共同发展”“通过创新不断成长”这四项合作原则,不断提升务实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开辟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发展互补性强,在产业、商品、项目等方面合作潜力巨大。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直面疫情挑战,坚定共克时艰的合作信心”“聚焦互联互通,畅通联动发展的合作动脉”“坚持务实导向,扩大互惠互利的合作成果”“着眼绿色发展,打造面向未来的合作动能”四点建议,着眼根本、着眼未来、着重共赢,必将推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迈向“提质升级”新阶段。

中国向来是中国—中东欧合作的积极参与者、推动者。从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到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从疫情防治经验交流到人文交流,都展现了中国“言必信、行必果”的大国形象和开放包容的姿态。如今,中国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继续扩大开放,更加积极参与双边、多边和区域合作,同各国实现更高水平的互利共赢。中国的活力和开放,为其他国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提供了更多机遇,也为世界经济复苏不断注入新动能。
潮起宜踏浪,风正好扬帆。当前正值深化中国—中东欧合作的大好时机,各国应该登高远望,坚持共商共建、务实均衡、开放包容、创新进取,携手共谱合作新篇章,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一起迎接更加光明的美好未来。(央视评论员)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