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进幸福门 更要铆劲干
本报记者 杨少明
2月18日,正月初七。凌晨4时许,大连庄河市青堆镇元宝房村村民王大朋走出房门,掀开贴着“福”字的大棚帘,走进一间培养室。这里存放的菌棒,是他们合作社的“命根子”。
看着码得整整齐齐的菌棒垛,王大朋满脸欣喜。加温炉煤火很旺,一位村民正在一旁值守。“温度刚刚好!”此刻,王大朋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菌棒是去年11月下旬从加工车间移至培养室的。经过3个多月的培育,等菌丝填满整个菌棒,它们将被移至香菇大棚中,在随后的7个多月,持续为菇农带来收益。
3年前,王大朋的生活与种香菇并不沾边。元宝房是大连市低收入村,和其他村民一样,王大朋家主要种植玉米、水稻等作物,“5口人辛苦一年,就剩个五六千元”。
为了让元宝房这类低收入村早日脱贫,大连市出台了许多扶持、激励政策。镇、村领导班子经过广泛调研,决定借助相关政策引种香菇。
“菌棒3元多1根,政府每根补贴2元。”2018年4月,王大朋成为村里首批菇农之一。当年种菇,当年就获得比种地高数十倍的收益。他干劲更足了,目前大棚数量增至18个,成为村里最大的种植户。去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香菇仍供不应求,每根菌棒的年纯利润达到2元左右。
春节前,王大朋按照农村过年习俗,杀了一头大肥猪,邀请了60多位跟他有过合作关系的村民,吃了顿热气腾腾的杀猪菜,“收成好,心里高兴,得庆祝一下。”王大朋说。
香菇让王大朋尝到了甜头,他有了更多的想法:前不久牵头成立了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准备与菇农抱团打造自己的香菇品牌;菌棒生产车间已建成,既可以满足合作社香菇种植需求,又可以接受村民的加工订单;和3位村民合伙建立了一处气调库用于储存鲜菇……
春节这几天,白天陪家人,晚上就一头扎进培养室,王大朋说,心里放不下菌棒,夜间总要起床三四次,察看炉火和温度。“好政策让我们过上了幸福生活,当然更得铆足了劲好好干,未来的日子一定会好上加好。”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联播+ | 从相“加”到相“融” 习近平绘就媒体融合发展蓝图
-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强调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发挥改革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关键作用
- 美国将维持对华加征关税,华春莹:与中国脱钩就是与机遇脱钩、与世界脱钩
- 北美观察丨一场大雪卸下政客的几层滤镜?
- 中方公布涉加勒万河谷冲突消息出于什么考量?外交部:对卫国戍边英雄烈士的应有敬意
- 习近平给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百岁老战士们的回信
- 8位外国元首或政府首脑接种中国疫苗,华春莹:这是对中国疫苗投下的信任票
- 洪泽湖鱼族馆引客来
- “人权至上”的美国为什么频频被曝漠视生命?
- 海外网深一度:美国民众在寒风中发抖,政客却“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