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安徽金寨县沙河乡:红色旅游富农家
1947年12月30日,刘邓大军将前方指挥所设在安徽金寨县沙河乡楼房村的周宅。邓小平、李先念、李达等人在这里与群众一同居住了50余天,度过了元旦、春节,留下了革命的星星之火。
近年来,沙河乡通过传承红色基因,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去年,沙河乡实现贫困户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几年前,我们对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前方指挥部旧址进行修缮后对游客开放,我们还举办了银杏文化旅游节,游客每年可以达到上万人次,为当地村民增加了收入,仅土特产售卖一项,人均可增收五六千元。”金寨县沙河乡党委书记熊涛向记者介绍。
距离指挥部旧址不远处有一家“红色驿站”。这家驿站于2019年9月份开设,以电商方式售卖当地挂面、粉丝、灵芝等土特产品。
“对农户的农产品,我们有两种销售方式。一种是我们帮他们代卖,卖多少钱都归他们;另一种是我们先对农产品进行收购,再进行售卖。”驿站工作人员汤元坤说。据统计,在售卖这些农产品的农户中,贫困户的占比达百分之三十。在脱贫攻坚中,这家驿站起到了重要作用。
廖家贵是楼房村一家农家乐的经营者。4年前,他依托村里开展的银杏文化旅游节活动扩大了自家饭店的规模。那时候,他没有经验,村干部就帮忙出谋划策。在当地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廖家贵的农家乐逐渐步入了正轨。
越来越多的游客在这里品尝土特产,寻访红色印迹。在游客的建议下,廖家贵准备与当地另一位村民一起投资经营民宿,以解决游客们的住宿问题,不仅能增加收入,更能活跃当地经济。
“在旅游高峰期,店里每天会接待三四百人,最多时能达到上千人。”廖家贵说。农家乐开设后,他不再需要外出务工就能有不错的收入,还可以照顾家里人,经营地里的作物,生活越来越好。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白海星 通讯员 丁立群)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