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殖垃圾处理与耕地地力培肥相结合
本报记者 赵英明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
“畜禽养殖是农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但畜禽养殖垃圾又成为乡村环境治理中的难题。其实,养殖垃圾是天然有机肥料,如果变废为宝,就会一举两得。”全国人大代表、铁岭市昌图县亮中桥镇东兴村党总支书记吴艳良说。2020年,吴艳良提出关于农村养殖垃圾处理与耕地地力培肥相结合的建议。
吴艳良建议,建立健全乡村统筹治理的长效机制,加大力度支持乡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资源向农村延伸,启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立法工作,大力支持乡镇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提高综合利用率;设立农村垃圾治理专项资金,用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配备垃圾转运车辆和保洁人员等;调整惠农政策,将农村耕地地力补贴与农户对畜禽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挂钩,引导、鼓励农户将养殖垃圾运到田间进行地力培肥,由村委会核实培肥土地面积,发放地力补贴。
农业农村部经商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住建部予以答复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畜禽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问题,2019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75%。下一步将以促进畜禽粪污就近就地科学还田利用为主攻方向,提升畜禽粪污还田和管理的精准化水平,加快构建农牧循环种养结合发展新格局。
近年来,国家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畜牧大县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实现了585个畜牧大县全覆盖。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政策研究,加大支持力度,切实发挥好中央资金对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引导作用。
答复表示,国家不断完善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发放方式,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补贴发放与耕地保护责任落实挂钩的机制,加强与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工作的衔接。组织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认真落实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支持政策,重点支持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装备建设。下一步,将积极探索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与畜禽粪污还田衔接机制,努力构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长效机制。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