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韵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的开始。想象中的立春应该是雷声震耳,冰层破裂,积雪融化,似乎一夜之间就春回大地,鸟语花香。可现实与想象常有差异,自然的高妙有时藏而不露,它深谙先抑后扬的惜春之道。
在春天的语境里,人们更认同无声潜入的轻纱薄雾,水墨浸染的满目含羞。只有含蓄内敛、曲径通幽的微妙抵达,才符合自然的审美法则。
远古时期,人们不懂农事,不知节气,常常饥一顿,饱一顿。传说后来有了神农氏,他尝百草,分五谷,指导人们开始种植粮食,培育庄稼,日子才慢慢好了起来。为此,后来者都很关心农事,重视节气。据史料记载,古时不少朝代的迎春仪式非常隆重。
迎春接福,重要的不是仪式,而是一年的希冀和期待。立春了,用一根手指掀开春的衣角,那里有色彩、气味、能量、节奏、温度和情感。春开始四处游荡,漫漶旷野,无处不在。
春之立,万物都是载体。春在无数的轮回中从未见衰老,永远是花红柳绿,生机盎然。我深信季节的手笔,它在天地间划出一条绝妙的边界,用黄金分割的自然法则,排列时空密码。
没有人能说清季节是什么,它既是务实的名词,又是务虚的美学,它行踪诡秘,悄无声息;它无处不在,浑然天成。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朗朗上口的童谣,赋予节气诗的意境、歌的旋律。四句七言的节气歌,用简洁的方式完成了自然启蒙。一月两节气,如车轮旋转,推着时光匆匆向前。
二十四个节气,四十八个汉字,这是一种巧妙的组合,更是一种智慧的结晶,它带着生命的密码和丰富的信息,汇聚成一条浩荡的生命长河。从远古到未来,所有的动植物全都活跃在这条河流里,沉浮、远行。为此,与生命同行的每一粒水珠都带着一团光彩,每一朵浪花都包含一层信息。
作为泥土中滚大的一代人,我自以为从小熟悉节气,了解农事。可面对花开花落,草枯草荣,其实并没能察觉到日复一日的微妙变化,也从来没有看清过季节的边界。或许,季节本身就是一场雨、一阵风、一团雾,悄悄地来,悄悄地走,它唤醒大地,润泽山水,无声地改变万物的姿态和容颜。比如残冬与初春,夏末与初秋,关联彼此的时空往往是一派模糊,虽然身处其中,但又浑然不觉。
如果顺着节气的根脉往前追溯,最早显现春之端倪的并非柳梢枝头,而是残冬瑞雪。白雪就是写满春汛的素笺,草地就是春潮萌生的家园。始于立春,终于大寒,二十四节气就像天地孕育的二十四个角色,迎来送往,相互守望,在进退自如的秩序中完成四季的轮回。
“冬风不过篱,春风钻牛皮”。我确信,春天的抵达是从风开始的,只有借助风的力量,才能冲破冬的封锁。“春风又绿江南岸”是动态的风;“春风送暖入屠苏”是探问的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爱抚的风;“春风不度玉门关”是思念的风……唯有春风吹拂的大地,才有资格见证春光、春阳、春雨、春耕、春种。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