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重新开放 百年老建筑恢复青春模样

5月4日上午,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闭馆近半年后重新开放。(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5月4日,伴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上海市静安区纪委监委干部邵键烜早早来到了老成都北路7弄30号——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当天,这幢历经百年风雨的石库门老房子在闭馆维护近半年后,以崭新的面貌恢复对外开放。
“维护提升后的会址从外观上看,红砖、灰墙、砖柱、门楣等地方都有了新变化,特别是8个门洞的16个柱头,完全由手工雕刻而出,侧面的叶茎也被突显出来。”邵键烜参观后告诉记者,这次维护光是清水墙的修复过程就有12道工序,“经过工匠师傅的匠心和巧手,这幢老建筑又恢复了百年前的‘青春’模样。”
走进纪念馆展厅,不少老访客发现,序厅里的开场电影在内容上进行了优化调整,宣誓区的陈列也重新布置,新增了实物党旗,展厅整体仪式感进一步增强。基本陈列厅里,陈独秀等12位代表展墙使用了双层夹胶通电玻璃,可以调节透明度,大大增强了展厅的通透性,部分代表照片也被修复。对面墙上,一幅宽约4.3米,高约2.3米的巨幅油画色调古朴,由原创作者俞晓夫亲自修复、补色、上光,还原了中共二大第一次全体会议的场景。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此地召开,会上第一次提出党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第一次提出党的统一战线思想,制定第一部党章,第一次比较完整地对工人运动、青少年运动和妇女运动提出要求,第一次明确决定加入共产国际,第一次明文提出“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与中共一大共同完成党的创建任务。
一枚枚印章、一张张照片、一个个老物件……展馆里陈列的每一件实物都讲述着一段革命往事,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创建发展的艰苦历程。
在纪念馆一楼,访客们首次以360度全景视角了解人民出版社旧址。1921年9月,中共中央直属的第一家出版机构——人民出版社正式诞生,创始人李达在这个不足六平方米的楼梯间里主持编辑出版了十几种革命理论书籍,将马列主义的思想火种播向全国。“这次运用的新媒体技术带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我们仿佛又看到当时理想信念觉醒的黎明曙光。”来自宝钢集团上海五钢有限公司的员工胡浩说。
“69年前,也就是1952年,我18岁,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经历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飞跃。我始终坚信革命人永远年轻,会继续为这个人民城市奉献绵薄之力。”“我们组建了一支以优秀青年党团员、民警教官为主体的红色遗址守护者志愿宣传队,致力于讲好革命故事,做红色文化宣讲的公安轻骑兵,让红色基因融入更多年轻的血脉”……在当天上午举行的静安区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维护提升开馆仪式上,新老党员代表们纷纷讲述了自己传承红色文化的故事。
“这次参观不仅让我更加牢记初心使命,也给孩子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教育课。”邵键烜说,他特地带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一同前来回顾这些红色印记,就是希望沿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重温党的历史,切身感受党在创建初期所经历的坎坷与磨难,让一代代人不断汲取新的前进动力。(本报记者 杨文佳)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500秒回顾建党百年文艺演出:璀璨烟花照耀中华,伟大征程催人奋进
- 万里山河灯火漫卷!庆祝建党百年,全国各地上演璀璨光影秀
- (中共百年华诞)百年庆典细节里的新意和深意
-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 全国多地民众参观纪念馆 探访红色足迹 重温初心使命
- 领航,伟大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侧记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七一勋章”获得者|渡江英雄马毛姐:跟着共产党,老百姓才有好日子过
- 大片来袭!120秒带你飞阅江西红色地标
- “非”一般的青春丨非洲孩子们 我们带你看外面的世界
- 献礼党的百岁华诞|辽宁共青团倾力打造《中国梦》系列大型情景音乐
- 第一观察 | 读懂百年庆典 读懂初心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