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天舒:用双手让辽瓷“重生”
本报记者 陈博雅
“辽瓷创新品有日用瓷、艺术瓷、文创用瓷三种类型,比如我手上拿的这把茶壶,就属于日用瓷,它是在恢复国家文物原有造型基础上,融合现代元素制造出来的。”非遗辽瓷代表性传承人孙天舒谈起辽瓷滔滔不绝。
辽瓷是辽代陶瓷的简称,距今已有1200年历史,由于传承过程中辽瓷工艺断档200余年,恢复辽瓷的工作变得愈加困难。辽宁省龙呈文化创意产业园有限公司创始人孙天舒偶然了解到辽瓷,便暗下决心,一定让辽瓷文化“重生”。
让辽瓷从“零”到恢复成功,孙天舒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她每天钻进窑厂做试验,一做就是20多个小时,睡眠时间不超过两个小时。“恢复辽瓷的首要任务就是原料的恢复,包括胎体原料和釉料原料两种材料。”回忆起恢复辽瓷的那段日子,孙天舒刻骨铭心。没有配方和教材,她只能用试错的方法去调制原料,不断尝试材料成分的比例和搭配,胎体拉胚一做就是几天,掌心磨出血是常有的事。
等比恢复辽瓷,从制作到开窑检验要经过近百道工序,每次至少花费两个月时间。为能尽快检验结果,孙天舒每天加班加点“赶工”,同时几个瓷器一起制作。草稿纸上写满密密麻麻的工序流程,恢复失败就要把全部工序重新推翻,排列组合出新的顺序继续试验。除了制作工序,烧制温度更是精益求精,不能有一丝一毫的误差。孙天舒说,如何调节温度是个技术难题,自己也是在经历无数次试验失败才摸索出来的。
2017年,孙天舒成功将断代200余年的辽瓷烧造技艺恢复成功,并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恢复成功后的孙天舒将关注点放在了研制辽瓷创新品上,运用现代元素及技艺,对硬度和密度进行了改良,使得瓷器更加坚固、耐用、抗磨损。
如今,孙天舒拥有的部分发明专利填补了国内外空白,产品也被纳入国礼用瓷。建立产业园传承和发扬辽瓷文化的同时,孙天舒还开办了公益制瓷培训班,免费提供场地、设备及技术,为600多名农村青年提供创业和就业岗位。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500秒回顾建党百年文艺演出:璀璨烟花照耀中华,伟大征程催人奋进
- 万里山河灯火漫卷!庆祝建党百年,全国各地上演璀璨光影秀
- (中共百年华诞)百年庆典细节里的新意和深意
-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 全国多地民众参观纪念馆 探访红色足迹 重温初心使命
- 领航,伟大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侧记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七一勋章”获得者|渡江英雄马毛姐:跟着共产党,老百姓才有好日子过
- 大片来袭!120秒带你飞阅江西红色地标
- “非”一般的青春丨非洲孩子们 我们带你看外面的世界
- 献礼党的百岁华诞|辽宁共青团倾力打造《中国梦》系列大型情景音乐
- 第一观察 | 读懂百年庆典 读懂初心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