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礼赞 激荡心灵——我省庆祝建党百年特别节目播出后反响热烈

交响音诗画特别节目震撼人心。 本版照片由本报记者杨竞摄

王志昕(左)和李优演唱《走在小康路上》。
核心提示
6月29日晚,“光辉的历程——辽宁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交响音诗画特别节目”在辽宁广播电视台播出,这台充满辽宁特色的精彩节目反响热烈,广大电视观众好评如潮。
观众普遍认为,这台特别节目是我省庆祝建党百年最深情的礼赞,表达了辽宁儿女永远跟党走的豪迈情怀。
一堂党史教育课
辽宁省委党校教授王建学告诉记者,这场演出是近些年他观看的演出中最让他心动的,整台节目恢宏大气,从第一个节目起,他就一次次摘下眼镜,擦去涌动不止的泪水。他说,之所以如此激动,是因为与演员共同回顾党的百年历程。可以说,特别节目的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融合,恰到好处。
王余昌是情景讲述节目《英雄日记》的作者,也是讲述者。舞台上,王余昌声情并茂地讲述;面对荧屏,他看着舞台上为其伴舞的几十个身穿当年军装的舞蹈演员演绎冒着敌人的炮火英勇前进的壮烈场面,眼泪夺眶而出。他说,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英烈用生命换来的,这是一堂生动的党史教育课。
“特别震撼!”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馆长刘秀华看完特别节目后说,她最难忘的节目是情景短剧《露营之歌》。“听朗诵抗日英雄李兆麟的这首诗作时,我特别有共鸣。今天的好生活,离不开共产党的领导。”刘秀华说。
看过特别节目,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姜妍连声说:“非常精彩。”她20多年来,一直工作在设计一线,带领团队实现了多个“中国第一”。她说,这台节目使我们又一次深切地感受到党的恩情,“我会坚守设计一线,让中国能源化工工程都跳动中国心,再创国之重器的荣光。”姜妍语气坚定。
陶冶人心 充满力量
费丽岩是沈阳市铁西区居民,她和老伴儿都年逾花甲,女儿、女婿30多岁,外孙子上小学,29日晚,举家在电视上看了这台晚会。她还不时地给外孙子讲相关历史故事。这台节目的魅力在哪里?费丽岩概括三点:一是振奋人心,二是陶冶人心,三是鼓舞人心。“看到演员们的表演真实、自然,情由心生,我也就跟着产生共鸣,好多次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说起观后感,她竖起了大拇指。
本报一周前刊发我省庆祝建党百年特别节目录制完成的消息后,吸引了众多读者,他们对在电视上收看这台特别节目充满期待。向金星是沈阳城市学院的教师,他平素喜欢听激昂向上的主旋律歌曲,这一次他特意将第二篇章的交响情景组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英雄赞歌》《我们走在大路上》《咱们工人有力量》《学习雷锋好榜样》都录制下来。他说,听这些歌曲,内心就会点燃斗志,身上就会迸发活力。42岁的车磊是辽宁省肿瘤医院的护士,她和丈夫一起带着女儿观看了这台特别节目,她说从中可以让女儿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看过特别节目,很多参与者充满感慨。词作家于清涌为这台节目创作了朗诵诗《在灿烂阳光下》等作品。他说,自己一直对党怀着热爱之心、感恩之情,特别是这次经过党史学习教育,回顾党走过的百年光辉历程,更是加深了对党的崇敬和热爱。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内心有了这样一种强大的感受,所以这次的创作就有一种情感在迸发,有一种使命在担当。于清涌说自己从创作到观演,都是伴着泪水:“我写着写着眼前就出现了感人的画面,像创作朗诵诗《八女投江》《热血颂》等作品,碰撞到英雄的内心世界,就好像有一种昨天与今天心灵的对话,真的把自己的眼泪都写出来了。这次观看特别节目,荧屏上史诗般再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我的眼泪再度夺眶而出。”
歌手艾敬与李春波等一同演唱了歌曲《我们》,她说这首歌充满力量,能演唱感到非常激动和高兴,因为自己从小离开辽宁,可是无论走多远、走多久,家乡总把自己当作“我们”的一分子,而自己每次回家乡看到的也都是党领导下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我爱党,我爱家乡。”艾敬满怀深情地说。
本报记者 赵乃林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