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里的共产党员丨杨靖宇:白山黑水之间的钢铁战士
我是中国人,是不能向日本侵略者投降的!
——杨靖宇

央视网消息:杨靖宇原名马尚德,1905年出生在河南省确山县一个农民家庭。“靖宇”二字取自朝鲜语,是“驱逐外敌”之意。在中华民族抵御外敌入侵的斗争中,杨靖宇率领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驰骋在南满、东满大地,给予日伪沉重打击。他被称为“东北抗联第一人”。
“九一八”事变后,杨靖宇被派往南满组建抗日武装力量,从事抗日游击活动。1936年6月,中共中央明确提出,把全东北的抗日军队统称为“东北抗日联军”,由杨靖宇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
杨靖宇率部长期转战在东南满大地,在东北的冰天雪地里与敌人不断周旋,配合全国抗日战争。
杨靖宇无疑是日伪当局的心腹大患。他们连续发起大规模围剿,加紧对东北抗日联军的军事“讨伐”、经济封锁和政治诱降,同时对杨靖宇悬赏缉捕。杨靖宇领导南满游击队以机动灵活的战术,率领1000人的部队在四个月时间里转战2000里,与日伪军作战60余次,多次在敌人兵力空虚的后方造成以多打少的局面。战斗中,日军中尉守备队长被击毙,铁甲列车被击毁,日伪的四次进攻都宣告失败。
此后,为彻底“消灭”东北抗联,日本关东军还制定了伪“满洲国”三年治安肃整计划,在东北部署兵力达到70万人,企图将杨靖宇和整个东北抗联困死在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
在这样极端艰难的条件下,杨靖宇以“头颅不惜抛掉,鲜血可以喷洒,而忠贞不贰的意志是不会动摇”的崇高气节,继续坚持战斗。
或许很多人都对这样一幅画像有印象,画中杨靖宇举着手枪站在一片冰天雪地中,神情坚毅。在东北的那片深山密林中,在零下几十摄氏度的冰天雪地里,确实始终有这样一群战士,他们在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甚至许多国人都不知道他们存在的情况下,坚持和侵略者作战周旋。
1939年,在东南满地区秋冬季反“讨伐”作战中,杨靖宇与魏拯民等指挥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杨靖宇率警卫旅转战濛江一带,只身与敌人周旋5昼夜。他以难以想象的毅力,坚持和敌人进行顽强斗争直至弹尽,于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濛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
当年,在杨靖宇陷入绝境后,日军曾派叛徒对他进行劝降。杨靖宇说:“我是中国人,是不能向日本侵略者投降的!”他牺牲后,日军解剖了他的尸体,发现他的胃里竟然只有枯草、树皮和棉絮,没有一点粮食。在场的日本人看到后无不感到震撼。
为纪念杨靖宇,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改名为杨靖宇支队,濛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今天的靖宇县处处留有红色印记。以英雄之名命名的街道,百姓招待客人时端上的“抗联”大煎饼,每个小学生都能讲出的“大个子”的故事……英雄的基因深深融入靖宇人的血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