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里的共产党员丨邓稼先:一段爱国情 一颗爱国心
要是有来世,我还是选择中国,选择核武器事业,选择你!
——邓稼先

央视网消息:“5,4,3,2,1,起爆……”,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20分,由徐克江机组驾驶的轰六甲型战机在新疆罗布泊上空投下一个降落伞。伴随着一声巨响,中国第一颗氢弹空投爆炸试验成功,沉寂的戈壁大漠上空,宛若两颗太阳同时闪耀着万丈光芒。
“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在说起这个试验时目光炯炯,慷慨激昂。为了打造出一批守护祖国和平安宁的国之利器,邓稼先隐姓埋名整整28年。
1924年,邓稼先出生于安徽怀宁一个书香门第家庭。生在“学霸”世家的他17岁便考取了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8年考入美国普渡大学物理系,26岁就获得了博士学位,被人们称为“娃娃博士”。
1948年夏,邓稼先考取了留美研究生,怀着“为今后国家建设服务”的目标进入普渡大学物理系研究生院学习。他还积极参加了中国进步留学生团体——“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普渡大学分会的活动,热切关注着祖国的情况。
新中国成立后,邓稼先决定尽快回国。取得学位后的第九天,邓稼先登上了美国的威尔逊总统号轮船,在1950年国庆前夕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回国之后,邓稼先首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担任助理研究员,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
1958年,邓稼先被秘密任命为中国研制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我的生命从此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生命就有意义,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邓稼先得知自己将去执行秘密任务后,这样对妻子许鹿希说。然而,他这一走便是28年。
在远离城市的荒漠戈壁隐姓埋名28年间,邓稼先亲身经历核试验32次,亲自指挥15次。在一次空投核弹试验中,降落伞没有打开,核装置未被引爆,直接摔向地面。邓稼先并未多言,他不顾同事们的极力劝阻,只身奔向现场,弯下腰低着头认真查找,力求尽快确定核弹落点。
在找到核弹后,为在第一时间找出故障原因,邓稼先不顾生命安危和辐射侵蚀,双手捧起含有剧毒的放射物的碎弹片仔细观察分析。正是由于这一举动,猛烈的放射物侵入他的身体。随后,邓稼先还坚持自己装设置,并第一次以院长的权威命令助手们:“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
1985年,邓稼先被诊断为直肠癌。1986年7月29日,他临终前的遗言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隐姓埋名几十载,许身国威壮河山。邓稼先用生命诠释无悔的坚守,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创造史中留下了新的光彩夺目的篇章。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