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以党建为引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本报讯 记者高汉雷报道 现场指导企业在线监控设备提升改造,对6处企业入海排污口建立“一口一档”;与钢铁和化工企业在大气、水、固废、噪声等污染防治及自行监测、超低排放改造等方面共建长效机制;与企业就共同推进事项签订承诺书……今年以来,营口市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以党建为引领,变“硬性”监管查处为“柔性”服务前置,构建起融洽的政企关系。
在营口港鲅鱼圈港区,原来半闲置的实验室被有效利用,成为生态环境部门与企业党建共建的重要抓手。生态环境部门根据企业需求,安排实验室各类分析项目和能力建设培训,对发挥实验室作用、取得相关检定认证进行业务指导。
营口市生态环境部门在强化本系统党建阵地的同时,积极主动与国企、民企和高校开展党建共建,借力发力,融合壮大省市县、政企校的环境监测新体系。今年以来,营口市生态环境局及下属单位已经与20多家重点企业签订党建共建协议,落实党建共建、资源共享、环境共治等“六个机制”,为服务企业转型升级、推动城市绿色发展献策出力。同时,整合环保专家80余人,建成环保领域人才库,集智解决环保突出问题。
遇到问题、遇到困难通过党组织来解决,以最大共识凝聚更大力量。辽宁三华耐火集团办理转贷业务时被告知,需要生态环境部门证明前期整改已经完成手续方可办理。营口市生态环境局机关党委会同其结对共建单位大石桥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党支部上门服务,在确认企业各项手续完备、整改落实到位后,开通绿色通道,当天解决企业难题。
“在一次次共建恳谈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营口市生态环境战线凝聚起这样的共识:监管查处的‘刚性’和服务前置的‘柔性’相得益彰,‘红色动力引领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营口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周大臣说。
如今,随着“大党建”优势充分释放,营口市生态环境部门与共建单位间已经形成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专兼并存、协调联动的应急新机制,共守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