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文化 | 活着的非遗 “掐丝珐琅”圈粉白领
在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化艺术史上,景泰蓝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景泰蓝的全称叫“铜胎掐丝珐琅”,以金、银、铜为胎,因其工艺始于明代景泰,初创时只有蓝色,故得名——景泰蓝。如今,这门工艺升华为“掐丝珐琅画”的表现形式,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掐丝珐琅”是在铜、金等胎体上,用细薄的扁铜丝烧制后掐成各式花样,再在铜丝立面围成的小隔间填充珐琅釉彩,经反复烧制、镀金,形成绚丽夺目的珐琅工艺制品。不过,“掐丝珐琅画”突破了传统景泰蓝只能在各种立体器型上进行艺术创作的限制,将景泰蓝艺术延伸到了平面作品上

作为上海首家珐琅手作坊,“弘·珐琅”团队把这项传统工艺与时尚、动漫等现代元素相结合,将原始的复杂工艺进行简化,留下拓图、掐丝、点蓝三步,并将掐丝珐琅与平面绘画两大艺术融汇贯通,吸引了更多都市年青人关注、体验。
相较于传统景泰蓝,掐丝珐琅画的工艺属性、灵活性和定制性都更强。山水、花鸟、唐卡、壁画、卡通甚至游戏角色,人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案进行创作。在工坊最近开展的“大梦敦煌”主题课程中,“千年不褪色”的珐琅彩釉与色彩绚烂的敦煌壁画更是完美融合,碰撞出令人惊叹的火花。

一笔线条是一丝情意;一抹颜料是一份寄托。数百年前,工匠们笔墨铺展,掐丝勾勒,点蓝烘烧,谱写了一首铜与火之歌;数百年后,都市人妙笔生花,潜心钻研,创意涌现,再续传统艺术的美与浪漫。从景泰蓝重器到掐丝珐琅画,是延续,是传承,也是敬畏与仰望。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