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西昌发展优势特色农业 小葡萄 大产业
“今年又是个好收成,葡萄能卖个好价钱!”近日,走进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安宁镇三百村,正在修剪葡萄藤的村民王潘笑得合不拢嘴。在她身后是成片的葡萄林,一串串葡萄挂满枝头,惹人喜爱。
在西昌,小葡萄做成了大产业。2020年西昌全市种植规模10万亩,产量25万吨,产值30亿元,户平均收入达10万元,葡萄产业已经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之一。
因地制宜,助力农户增收
西昌具有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适宜晚熟葡萄生长,产出的葡萄果穗适中、肉质硬脆、风味浓甜,受到市场欢迎。
近年来,为进一步做大做强葡萄产业,西昌市委、市政府相继制定了促进葡萄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相关政策。2019年,西昌葡萄产业园区被纳入四川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培育项目。
“在产业园里,不只我学会了葡萄种植技术,我父母也学会了。”王潘说,以前他们村主要种植水稻,如今很多人因为种植葡萄而摆脱贫困、增收致富。
王潘算了一笔账,他们家种植了六七亩葡萄,亩产达到了6000斤,收购价就达到了7元一斤,最高10元一斤。算下来,一亩地的纯利润在2万元以上,一年能赚十几万元。“这在以前根本不敢想!”王潘说。
打通链条,建立产业体系
葡萄种出来,销路怎么保证?
“我们通过‘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多种模式,引导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西昌通生农业负责人刘邦凤介绍,为最大限度保障农户利益,公司与种植户签订收购协议,当葡萄价格较低时,公司会以保底价收购葡萄,用于酿造鲜食葡萄酒,确保农户的收益不减。
除了葡萄种植,西昌不少企业也在积极探索向葡萄上下游产业发力。西昌通生农业与法国一个葡萄酒酿造团队合作,研发出“桃红”“甜白”两款受市场欢迎的鲜食葡萄果酒。目前,西昌通生农业一年消纳200吨鲜食葡萄,产酒100吨,实现产值1700余万元。刘邦凤表示,力争5年内再建4条葡萄酒生产线,年消纳2万吨鲜食葡萄,产酒1万吨。
当前,西昌正着力推动构建“3+2”产业体系,推动葡萄、蔬菜、花卉三大优势主导产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做强玉米制种、油橄榄两大特色重点产业。
科技赋能,发展现代农业
一个个二维码,为葡萄产业赋能。只需要扫描贴在包装上的二维码,就可以看到产地来源、施肥用药、生长天数以及采摘时间等详细信息,在科技的支撑下,“舌尖安全”尽在掌握。
6月中旬,攀西农特产智慧运营中心在西昌开馆。从此,采购商只需要在交易展示中心就能完成看货、下单、预定。同时,中心还向农户提供包装、物流等服务,“一站式”双向服务效率颇高。
西昌农投总经理李忠文介绍,攀西农特产智慧运营中心占地150亩,借助智慧化服务和强大的溯源体系,紧密连接西昌农产品产销两端,让农产品卖得更远、更好。
“科技赋能让传统农业焕发新魅力,以科技提升带动产业提质。”西昌农业农村局局长刘腾云说,在“3+2”产业体系建设中,西昌以现代农业信息化为基础,利用大数据平台,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智慧管理系统和“产学研推”一体化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的新机制,推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人民日报》(2021年07月13日11版)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